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了“菊与刀”,重看“罗生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连着两晚没睡好今天七点滚上床以为可以补一补,结果到现在还是没有睡意…菊与刀已经看了一半家里收拾了一圈T25也是跳过,难道要出去摆个夜宵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 北京·北京金港国际赛车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西湖文化特使##读书如抽丝# 良心推荐《菊与刀》,静心阅读,感慨很多。愿我们摒弃民族仇恨,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报仇,而是取长补短,学习并优化自我。[白云][白云][白云] 杭州·德胜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4本新书到,左起依序为厄普代克,亨利·詹姆斯x2,托宾,阿拉贡,林语堂x2,茨威格,畅销书,《菊与刀》,丰子恺,旅行书,严歌苓。前为视觉No.001。还有旧版复原本《呼兰河传》掉队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日本40年代的儿童教育看到了中国的历史与当下,回顾父母一辈,幼年物质匮乏,中青年裹于历史洪流,晚年忙于隔代照顾;我们一辈,幼年依然物质匮乏,中青年陷于工作生活压力;当下孩子幼年任性娇惯,青少年处于学校严管,将来走上社会又是任性自由。无规矩到有规矩难,有规矩到无规矩让人茫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一些人“手里有枪”而绝不让步,当另外一些人自以为真理在握而决不妥协,当沉默的大多数不得不被迫选边站时,国家很可能正被逼上绝路……——博文片段来自杨恒均的微博:菊与刀:我在倾听沉默的声音 菊与刀:我在倾听沉默的声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的忠诚、情义之负担、绝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如题目所示的菊之温婉和刀之锋芒的矛盾~~~ 1946年本尼迪克特整理成书,1990年6月商务印书馆的翻译版本读来颇觉苦涩难以下咽,但是可以看出译...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是一部了解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但因为写作时代的限制和作者本人未能亲临日本这个最大的弊病,使得该书越来越成为一本“不必读”的经典。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书中充满偏颇和过时的讲解,但作为文化人类学著作其治学方法却值得注意,所以全书虽然已“不必读”,但唯独第一章可以读,值得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只在那里发光#真的搞不懂日本人,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想法。就算再看一遍《菊与刀》也只能是盲人摸象或者纸上谈兵吧。具体剧情我就不说了,乱、黄、暴[拜拜][拜拜]日本选送奥斯卡影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以为我们很像,我提到菊与刀你知道,你说到夏目簌石我也了解,我明白我说的蝴蝶效应,我接上了你说的怪诞心理学,我赞同你说的家教经典,你也精辟总结了我最喜欢的犬夜叉,即便有认知的偏差我们也交换了想法,价值观相似,兴趣相同,甚至你不知道我们连特长都一样也许互补比相似更好毕竟异性相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同时看四本书的我,也是够忙活的。菊与刀,失控,活着,月亮知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菊与刀的题目就是作者对日本人的高度概括。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人类学家可以这样细致从个人到集体、从生理到心理的解释都很到位。但大部分只是在描述现象,并没有分析深处原因。但是作为一本学术书,完全没有...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还是喜欢一个人潇洒 一个人坐在地板上 放喜欢的歌 慢慢的拼一直没机会玩的拼图 看几页菊与刀 看一集奇葩说 喝一支养乐多 然后半夜蹲在沙发上 开一盏灯 想一些有的没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是日本文化精神的两面。菊,是曰本人向死而生的精神;而刀所代表的武士道精神,既让我們敬畏,也让我們叹服于曰本民族的勤奋与精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 time travel from zero 大众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