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语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也就这样了与这些无用的书为伍,么理想,么前途,就想着怎么有闲,身体锻炼的棒棒的,争取多颓废几年! 2666看看值得与百年孤独一起留给女儿么? 古代罗马史与历史研究,古希腊哲学史纲,世界通史,人类与大地母亲,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道! 中国思想史纲,中国文学史,道德经,论语,诗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碎片化的信息常具备……咦……这不就是教科书的和老师上课的特点么?虽然碎片化阅读是个新词,但是这种知识表现形式几千年前论语就存在了,过去的多少年里老师不都是这么教学的么……上课都讲重点,考试划重点,所以碎片化阅读根本不是问题啊……重点是在于阅读了什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百年伟业兮,桃李芬芳。万千学子兮,广宇高翔。往昔南开肇创,奋发图强。教育再造,民魂担当有吾校长。圣经论语在握,道德学术发煌。公義仁爱,选贤与能。日新月异,山高水长。巍巍乎南开,贡献栋梁。郁郁乎学府,炳曜华章。而今南开精英,遍列九州。文理学术,扬辉八荒。全球校友集聚,携手共沐朝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孔子是微博体开创者:《论语》是最早微博集:1、每条论语都未超过140字;2、言简意赅、寓意深刻;3、较为碎片化,多为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4、互动性强,经常和子贡、颜回、子路等进行回复互动;5、孔子拥有3000多粉丝,其中72人为加V大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这一生,应该怎么度过呢?您想没想过,自己应该怎么引导孩子的一生呢?这里,孔子讲了他的一生,这位圣人的一生,或许对您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不妨听听?”《李聊《论语》第020集》李聊《论语》第020集(分享自@喜马拉雅FM)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麟阅·晨读#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宫冶长》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哈哈]我都觉得自己有点神棍了,但是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那些古典书籍才知道,我们现在抛弃太多东西了,中国人就应该用中国人的活法,学西方干嘛?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就已经说明白的道理,反而现在的我们因为西方化变得不知道了,甚至去瞧不起他,就好像我说孔子论语,甚至会被笑话一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伤的就会少一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孟子》 查看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五经”是五种儒家经学典籍的合称,下列哪一种不在其中? A:春秋 B:论语 C:书 D:易 E:诗 F:礼 查看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打卡# Day 1/100 听了warfalcon老师的讲座,顺手把思维导图做了出来。 今天将《吃掉那只青蛙》大纲整理了出来。 读完《超级快速阅读》,很多知识已经知道并且应用了,所以没有给高分。 读完《书读完了》第一部分。四书五经只看过论语,佛经就更不要提了 @十点读书会 @warfalcon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论语》【公冶长第五】一、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今译】孔子评论他的弟子公冶长说:“这个人的品德良好,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经下狱,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智慧】(一)做长辈的关心子女的...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拼音】:lǎo ér bù sǐ shì wéi zéi 【解释】: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CXrJzjzSPWhaPgTWMye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网页链接 孔子原来这么说——中国最好到论语导读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记# 钱穆25:孔子一生为人,悦于学乐于教……孔子自居,在学在教,不在求为圣人……耕耘仗己力,收获则不尽在己力……人之为学,又岂能超乎其天之所命(论语新解,再版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