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泰戈尔眼中的中国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21:51:58
的评论#华南女院图书日记#11月19日,阴。《泰戈尔眼中的中国》,本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于1924年来华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所作的演讲、谈话的合集,其中部分篇目为当时任陪同翻译的徐志摩所译。本书语言平易近人又富含哲理,体现了泰戈尔对中国的深切情谊以及对爱与美、和平与自由的追求。华南索书号D735.109/TG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21:51:58
的评论《泰戈尔眼中的中国》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于1924年来华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所作演讲、谈话的合集,讲话主题包括诗人生涯、自由理想、精神文明的价值、中印两国友谊、亚洲的团结和发展、教育理念等,其中部分篇目为当时任陪同翻译的徐志摩所译。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21:51:58
的评论同样是痛苦,泰戈尔和沈从文的表达虽收敛、浅白,但至少体现了温厚的国民个性,莫言的文字表达,体现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或者他们想象中的中国——牲口一样的国家,草芥一样的人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倾心之女子。深印在脑海中对她相貌的记忆是她在1924年泰戈尔踏上中国大地时的暖春,她同志摩为献寿礼,扮演诗剧<齐德拉>中的马尼浦国王的女儿___一条盖布搭在头顶的印度女子妆容,这一年,她只二十,眼中的淡然、愁眉紧锁,如此深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西兰航空中国 说:泰戈尔说过:我的心是旷野中的鸟,却在你的眼中找到飞翔的天空。新西兰:一个可以让你心灵飞翔的地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长着黑中带蓝的眼睛,高鼻梁白皮肤的,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有些西方人感觉的混血儿,穿着长衫,留着清朝小辫子,会是什么样子呢?可是。。。这就是辜鸿铭。当年在西方人眼中和泰戈尔一样代表东方的人物。在中国,却总是处于那种尴尬的境地。头上的辫子可以剪掉,心里的辫子,能剪掉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泰戈尔逝世】中国人眼中的泰戈尔美,不是他的诗,而是如此翻译成中文后的诗。这种情形广泛地存在于几乎全部的国外作品中。我们如果读了真觉得好,请查看该版本的翻译家,并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