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维特根斯坦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对于语言的理解,自己受到维特根斯坦的许多影响,尤其是读他传记中关于命名的那一段描述。因为在学术领域许多人会为了一个概念的含义争论不休,争论的意义完全限于谁的界定更缜密、更有逻辑性,而至于为什么要设定这样一个概念?许多时候只为了更好的诉诸于笔下而已。于是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术语与行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学转向~~~这是草稿ˊ_>ˋ真的是画过的最烂的一张了,乌烟瘴气的一大团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维特根斯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正说明人工智能不是智能。哑铃上居然有手?植物被误以为鸟?人类是不可能如此误解的,这也就是维特根斯坦说凡是日常语言都能被 “自然理解”。//@青鲤君: 图二好像达利的画。//@桠日://@维斯某:对研究人类认知也很有帮助!//@三颗果上一根枝:“will I dream?”//@I-Inferno: 渐渐变得可怕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还是觉得维特根斯坦这句话蛮对的。”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不仅包括定义上的一致,而且也包括(无论这听起来多么奇怪)判断上的一致。这似乎要废除逻辑,其实不然。” 很多时候,似乎沉默更好。但后来觉得,还是得说一些,沟通(尤其只有语言沟通时)本来就是极困难的事,一开始就放弃就更没希望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小克莱伯指挥的Beethoven Symphonie No.7,我最喜欢的贝多芬交响曲,维特根斯坦坐在大炮上哼着第二乐章被俘虏,尼采称第三乐章为贝多芬由人性向神性的升华,瓦格纳把第四乐章叫做酒神的狂欢。只要一听第二乐章和第四乐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重读《重估一切价值》的第一卷,偶然发现尼采接连为二十世纪提供了两个哲学方向:第一百零一页是重提存在的哲学命题:“在追问存在的问题前,追问逻辑的价值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点是尼采解构笛卡尔命题得出的结论;第一百零二页则蕴含了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时期的倾向,即对前一图像论时期的清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那一天风和日丽天气晴朗,奥地利林茨中学迎来了小正太维特根斯坦; 同样那一天,低年级留级生Hitler正忙着玩音乐玩美术幻想变身萝莉杀手变身文艺男青年;于是据野史路边社报道,那天,维特根斯坦这个混账粗暴地摁倒了……嗯,此后后者在欧洲搞得昏天黑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我看来,逼格是财富、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这些,即社会资本或者是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最起码做到大学教授再谈),其他无论是讨论四线小明星的八卦,还是读维特根斯坦的书,都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一个鄙陋不堪的庸俗,一个自我陶醉的媚俗而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维特根斯坦和希特勒竟然是同学,哲学家和狂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躺在成就上就像行进时躺在雪地里一样危险。你昏昏沉沉,在熟睡中死去。 ——维特根斯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申府乃中国研究罗素数理哲学第一人。不仅曾陪同罗素来华访学,张生落难后罗素还写信问过其下落。最牛逼的是,早在1927年,张生就独具只眼,翻译了罗素弟子维特根斯坦的处女作《逻辑哲学论》,使这本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中文是除英语外第一个译本。其命也多舛,唯有唏嘘。 //@雷颐:谢谢大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宗教信仰和迷信是非常不同的。它们之中的一个是由恐惧引起的,是一种伪科学。而另一个则是可信的。——《维特根斯坦笔记》 #网易云阅读书摘分享#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大家纷纷要喜欢维特根斯坦的原因还不是因为看上去容易上手,言之凿凿,有如鸡汤。吃饱喝足了,炫耀够了,还有谁会关心作者[懒得理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与中国惠施的“万物毕同毕异”还挺相似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和其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好似我们喜欢维特根斯坦,苏东坡那样。//@烈夫-胡萝卜思太:所以,不是谁爱上谁都是伟大的,而是那个人非常可爱,所以我们爱上他(她),幸福的好似社会主义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