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国文化精神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人视点# 【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自觉自律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中国文化跟世界其他文化的最大区别,就是中国文化是以向内为主的,而其他文化是以向外为主的。中国文化注重于人自身。我们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由什么来支配的?用中国传统的说法来讲,就是“心”。我们的心怎么想,我们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美术学院毗邻西湖,青砖高堂,通透空灵,建筑的庙堂气度与庭院的江南情韵契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校园风貌与人文气息。中国美术学院重视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秉承中国人文教育的山水精神,将对自然风景的感悟与大学建造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育人环境。这种把空间营造与心灵塑造共构的大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理身边事#当代中国卄四诚,卄四义。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 大理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6-82 这本书算语录结集吧。内容浅易,偶有智慧片语,远低于之前期待。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大连·金州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 “圆”,圆融、圆满。“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圆”不仅带来赏心悦目的圆润之美,也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思想中。—— 圆融处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传统家居产业联盟#“圆”在中国文化里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是圆融、圆满之意。 建筑师在设计时将中国传统“圆”文化赋予建筑、居家以及家具饰品上,以此寄情于物与物通灵,以达到内心的真正圆满。 乾丰祥祝所有的微博好友:中秋月圆夜,团圆惠家人!人圆、月圆、两团圆!@乾丰祥私人订制 [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个体能力很强,但在世界舞台上总是被欺负!原因是中国社会构造的传统,以家庭为单元,而非社区,所以没有公共生活的能力,没有纪律意识、公德意识,把在家里的随意、懒散、丑陋带到了社会上!中国文化最欠缺的是中国人缺乏团体生活的能力!女排精神诠释了我们可以很好的过团体生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任何时候,都别指望歌功颂德中国人、中国文化,还有同一种声音。事实证据,它等只选取它要的。把女排精神遮蔽,把历代中国队员场上努力去掉,都归于@郎平 ?!OK,作为一个主攻手拼搏数年的@郎平 会认同这种刻意放大个人对抗中国体制成功的文字?!厚颜无耻者,没有丝毫悔改认同心,罢了。做甚,都最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走出中國悖論】女排精神是個偽問題。但不可否認,中國人自有其精神論。在淺層,這種精神直接和愛國拼搏掛鉤。而在深層,「自強不息」的中國文化精神作用不可忽視。具體而言,精神層面「講志氣」,技術層面「持之以恆」,和習武相通。愛國主義鳩佔鵲巢,暗含對傳統文化精神的抹煞,這就是「中國悖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化的幼年期,是中国人天真烂漫的童年。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表达了人对天地万物的朴素感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对中国人的某些思维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些故事流传至今,是中国文化巨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在这里,你将为盘古的自我牺牲精神而感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7月“中国好书” 】 《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中信出版集团)、《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中信出版集团)、《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思#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时隔12年后中国女排再度荣膺奥运冠军,国人兴奋、振奋,为排球、为女排队员们、更为郎平。郎平是教练,更是一种精神符号象征,这就是理想主义、不妥协和不流俗,有苦肚里存、有泪心中流的气质、品格和精神。这种精神各行各业、尤其中国文化若走出去都必须有,也必须要有郎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英雄书写辉煌,传奇永不落幕!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际体育竞技第三,绝非巧合,实属是中国文化精髓展现出了中国是奥运,奥运是中国的气魄!祝祖国繁荣昌盛!所谓的女排精神,奥运精神,其实也是中国精神!也欢迎大家跟我一起,来掰扯掰扯有关中国精神和中国梦的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精致理念,工匠精神“。 中国文化不缺乏精致理念、工匠精神,缺的是普及到每一个人、每一种工、每一件事、每一个老板、每一级官府。要做到了,那里都是经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这个物欲横流、快节奏的时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传承中国文化。这是一部走心的纪录片[爱你]『【CCTV】我在故宫修文物【高清720P】_纪录片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CCTV】我在故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孔子为何寄望“狂狷” 刘梦溪论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孔子的狂狷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革新的甚至革命的意义。凡是“狂者精神”得以张扬发抒的历史时刻,大都是中国历史上创造力喷涌、人才辈出、艺术与人文的精神成果集中结晶的时代。而一旦“狂者” (分享自 @凤凰网) 孔子为何寄望“狂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