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3:40:07
的评论#新书快讯#《“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理解大众传媒,不仅是新闻史家或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更吸引思想史家文化史家以及文学史家的目光。陈平原著,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3:40:07
的评论推荐陈平原教授新作《“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穿越晚清到五四,媒体与文学,气象开阔,材料丰富。 (分享自第一视频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3:40:07
的评论【书城荐书】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探寻我们当下文化与文学的渊源;以报刊与出版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3:40:07
的评论读过《“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我的评分:★★ 堆砌而浅。不必读。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来自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3:40:07
的评论又有书看了,《“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3:40:07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陈平原:夹在个人与官方之间的文学史写作》陈平原:夹在个人与官方之间的文学史写作原载:《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5月29日第6版关键词:文学史知识积累文学常识《“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陈陈平原:夹在个人与官方之间的文学史写作 查看图片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3:40:07
的评论想读《“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5月12日推荐”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3:40:07
的评论结束连续18天的工作,美美睡了12小时。昨天睡觉前读陈平原《“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中《在“文学史著”与“出版工程”》一文,谈赵家璧与《新中国文学大系》,毕竟那时赵才是个不到30岁的年轻编辑,促成《大系》也是美事一桩。前些天在床底下翻出一大堆法学教科书,检出几本茶余饭后翻翻也长知识。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3:40:07
的评论#贩读书影#平原君的新集子《“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系作者已发表文章的一个新结集。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开本、用纸、印制等诸要素均妥帖恰当,私见可作为一种平装书样式的模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国学资讯# 【陈平原谈晚清七十年】陈平原先生在《“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中,选择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谈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在他看来,大众媒介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与“潮流”的同时,也在创造“现代文学”。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快讯#《“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理解大众传媒,不仅是新闻史家或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更吸引思想史家文化史家以及文学史家的目光。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4出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书推荐# 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汉德克《缓慢的归乡》、马尔克斯《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孤寂百年》、《留学北京》、《1776—美国的诞生》、《胡麻的天空》、《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料理小说俱乐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凤凰好书榜·第17周#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汉德克《缓慢的归乡》、马尔克斯《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雷颐 《孤寂百年》、《留学北京》、《1776—美国的诞生》、《胡麻的天空》、《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料理小说俱乐部》投票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北大社文史哲转发赠书# 大众传媒在创造“现代文学”,也在创造“五四”新的意义。为纪念“五四”96周年,陈平原新作《“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有奖转发。规则:1.关注新浪微博@北大出版社文史哲艺术重点图书;2.转发该条微博;3.时间5月3日—5月8日;4.随机抽取获奖名单并赠该书一册;5.共有5本可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鼓掌]《“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