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曾国藩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七事變”禍首之一的今井武夫談到對於湖南戰場的感受:“打湖南比打中國的任何一个省都吃力。我們幾乎調集了在華日軍最精銳的部隊,但是,在湖南打了七年,該……,我們實際佔領的只有四十四個。湖南人確實與中國其他省的人不一樣,後來我們才弄明白,這裏是清朝曾國藩湘軍的家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湖南汉奸多,因为满清走狗曾国藩的缘故。//@忠貞侯:[吐]湖南汉奸@战争史研究WHS:国家重点资助项目,歌剧《钓鱼城》。蒙哥汗为救南宋小孩而死,死前念念不忘“先救孩子”。去年参加《东方风暴》书评会时跟北大一位教授聊过,他说该剧导演冯必烈的父亲、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编剧冯柏铭(湖南汉人)是忽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七事变”祸首之一今井武夫谈到对于湖南战场的感受:打湖南比打中国的任何一个省都吃力。我们几乎调集了在华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但是,在湖南打了七年。该!真正的湖南人确实与中国其他省的人不一样。后来才弄明白,这里是清朝曾国藩湘军的家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为圣贤,则为禽兽。____ 曾国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儿就是这么这么帅![哈哈] //@玖月奇迹粉丝团:看完视频,热血沸腾,中国范儿就是各种各种爱[心][心][心]! //@玖月奇迹v王小海:最震撼的“中国范儿”,就是各种各种爱![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论人】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4.有油水的地方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5.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方法。6.不怕人骂你,就怕人不找你。7.可以得罪忙人,但不可得罪闲人。8.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以冰鉴自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东山#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处逆境亦畅天怀。——【清】曾国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你喜欢哪一种风景?】1,曾国藩:“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2,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3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外国人能行,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行,我们中国人又不比外国人矮一截!",这句话是我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和陈赓大将聊天时说的。当今之所以很少有人提起这段话,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了工商管理丶金融和贸易,聊天不是曾国藩李鸿章就是马云李嘉诚。否则,就是哪位美女出轨,哪位官员通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翻书的时候看到这段。好多东西不是没学过,而是学完了一段时间不用,就全还老师了,然后实践的时候,稀里糊涂。其实,这里虽然是西方的看法,但跟中国传统领导力(曾国藩),并无本质区别~~世界大同@罗罗是个传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说:“制胜之根本,在人才不在器。”“器”就是指设备、机器或者方法、过程。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现在完全颠倒过来了,现在“重器不重人”,整天都在谈什么研发、材料、工具、方法、制度,就是不讲人,根本完全本末倒置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两本是年度最佳对照读物。勒庞这本今年上了很多人的书单,张宏杰那本是我读完他写的曾国藩之后老公强烈建议我读的。莫名其妙二位作者跨越时空就开始了一唱一和(嗯,是我自己YY)。关于我们之所以是我们,高晓松老师已经说了很多,不再赘述。张书最后提到的胡适鲁迅之争,就是勒庞的研究的案例教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师家大院--黄土高原上的清代民居,因创建人之孙师鸣凤与清末名臣曾国藩兄弟的深厚交往,师家因此成为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的周游之处,被誉为“三晋第一村”。 临汾·僧念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需要理想,但是要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送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