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曾国藩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任内阁大学士兼两江总督时,他的父亲要起房造屋,因为地皮和邻居发生了争执】曾老太爷便修书给“官儿子”,让其出面干预。他看罢,写上一首打油诗劝导父亲:“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曾老太爷见书马上将墙主动退后三尺,邻居见此也把墙让后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从弱冠之年就改号为“涤生”自勉:贪睡恋床,他就骂自己“一无所为,可耻”;给地方官员写信,口气亲热了点,那是“意欲饵他馈问”,“鄙极丑极”;喜欢侃大山,争口头上的便宜,那是妄语,若再犯,“明神殛之”;跟人说黄段子:“闻色而心艳羡”,是“真禽兽”。于此“日三省吾身”,十年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谈做人】 ①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②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④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⑤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顽劣儿童”曾国藩】曾国藩6岁发蒙,最大的特点就是“磨书”,新书到他手上,没几天就磨得稀烂。老师没法,找来一张牛皮纸,把当天所授的经典,抄录一节贴在他的课桌上,让他熟读。他却用食指在牛皮纸上反复摩擦,直到纸上的文字被磨光。老师生气了,叫他背书,他却倒背如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情感 爱情里没有备胎 [美味][粉红丝带][lm点头][lb鄙视][bm吃惊]酷爱打麻将。梁启超提蝙蝠袖型,细细的束褶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被时代左右的曾国藩房屋内。据了解,老人余丈。穿岩石洞高挂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善良聪慧乖巧的我吖 曾国藩! 我对这个名字有反感,语文老师每次都拿这个说我![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有一句话,“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他这种和光同尘、遵循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官场的冲突,有利于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办一些大的事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历史解读#【清朝皇帝赐顶戴花翎官员得自己掏腰包 】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写给弟弟们的家书中提到,自己为官多年,积蓄不多,所存的除了书,只有官服。等回去后,这些衣物,就由五兄弟抓阄均分。几件旧官服,曾国藩为何这么郑重其事?翻阅资料可以发现清代的官服贵重得很。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用人心得: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广收,心胸阔大,广纳贤才;慎用,用人量才,岗位不同,用人方式和标准不同;勤教,不遗余力,不留私心,教好下属;严绳,要有严明的纪律来约束下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交友法则:【八交】 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 【九不交】 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 曾国藩曾日夜盼着死:害怕亲眼目睹大清王朝覆灭 】赵烈文从清王朝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这两点否定其统治的合法性的这番言论,曾国藩并未反驳,沉默很久后才颇为无奈地说:“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祏之陨。”“宗祏之陨”即指王朝覆灭,曾国藩也预感到清王朝正面临灭顶之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微言da義# #每日涂画话#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曾国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半年:在远方相遇,中国大历史,甲骨文,众病之王,zero to one(英),早餐的历史(英),荞麦面店的常识非常识(日),少帅,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无穷的开始(英),the new digital age(英),直到长出青苔(日),咖喱饭的诞生(日),昭和的洋食平成的简餐(日),看不见的城市(第n次重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热背后的精神关怀】曾国藩天资平平,最初考取秀才,竟应考七次、历时九载。这样的人是如何修炼成“完人”的?修身慎独。在其留下的遗嘱“日课四条”中,头条即为“慎独”,认为“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只有“领悟”而不是"理解"的道理才对你有用,你才会运用!譬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己虽然在初中就"理解"了,但直到今天听曾国藩系列《养得胸中一种恬静》才真正"领悟"。而这基础是自己之前无数次的苦苦探求,摸爬滚打,鳞伤遍体。看来,有些道理的明白是需要经历与时间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笔记中,慈禧是近乎完美的女性。推背图中对她的评价也很高。甲午之前她堪称一代明君,甲午之后,确实有很多错误的政策。//【慈禧曾孙口述家史:光绪不是慈禧害死的】 慈禧曾孙:光绪不是慈禧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