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白石老人自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可恨我长大了,作客在外的时候居多,没有能够常依膝下,时奉甘旨,真可以说:罔极之恩,百身莫赎。 from 白石老人自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个月看了西方美术史,《傅雷家书》和《白石老人自述》,再次觉得打基础的阶段,重点在于写生、临摹交叉进行,勾线和书法同时展开,我一般是早起临摹芥子园画谱或者勾线,白天写生,晚上练字,如果觉得疲劳就读诗词,或者翻画册,真是如那句话所说,宗教解决人的归宿问题,艺术解决人的现世享受问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白石老人的自述,看看大师是如何炼成的!》齐白石先生71岁时,曾请吴江、金松岑为他写传,自述生平,后因世事推移,或作或辍,至其晚年,体力渐衰,更屡续屡断,故自述止于1948年,时老人已88岁白石老人的自述,看看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偷闲翻书# 读《白石老人自述》。讲到他的高祖,从晓霞峰搬到杏子坞的星斗塘,在紫云山的山脚下。家祠在离家不到十里的烟墩岭。外祖父在枫林亭设了一所蒙馆。家的近处有个驿站,名叫白石铺,所以他的老师给他取了一个白石山人的别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偷闲翻书# 我刻字,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常见他人刻石,来回盘旋,费了很多时间,就算学得这一家那一家的,但只学到了形似,把神韵都弄没了。我常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好得好呢? | 《白石老人自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罗家伦[看完《白石老人自述》后的感想] 罗家伦[看完《白石老人自述》后的感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了 白石老人自述,在看吴冠中的 我负丹青。是千古大师,也是画匠,均历经沧桑,阅尽人间百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偷闲翻书# 我刻字,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常见他人刻石,来回盘旋,费了很多时间,就算学得这一家那一家的,但只学到了形似,把神韵都弄没了。我常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好得好呢? | 《白石老人自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朱存有来购《白石老人自述》《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五种》。一读者来购《王叔晖连环画作品选》。一连友来选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出小精装连环画《三国演义》一套时说:“这套书2390元确实贵啊,就当给自己新年礼物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偷闲翻书# 读《白石老人自述》。讲到他的高祖,从晓霞峰搬到杏子坞的星斗塘,在紫云山的山脚下。家祠在离家不到十里的烟墩岭。外祖父在枫林亭设了一所蒙馆。家的近处有个驿站,名叫白石铺,所以他的老师给他取了一个白石山人的别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偷闲翻书# 我刻字,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常见他人刻石,来回盘旋,费了很多时间,就算学得这一家那一家的,但只学到了形似,把神韵都弄没了。我常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好得好呢? | 《白石老人自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白石老人自述》#书的第一句话就奠定了本书略带悲凉的基调:穷人家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山。基调虽悲但很值得一读,且文字好可一气读完,对诗、书、画、印皆有精到见解,人的气质风骨蕴于文字中。有其诸多画、印插画,印刷精良,很值得推荐的版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偷闲翻书# 我刻字,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常见他人刻石,来回盘旋,费了很多时间,就算学得这一家那一家的,但只学到了形似,把神韵都弄没了。我常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好得好呢? | 《白石老人自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白石老人自述,乡土气十足…… 上海·金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偷闲翻书# 我刻字,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常见他人刻石,来回盘旋,费了很多时间,就算学得这一家那一家的,但只学到了形似,把神韵都弄没了。我常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好得好呢? | 《白石老人自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偷闲翻书# 我刻字,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常见他人刻石,来回盘旋,费了很多时间,就算学得这一家那一家的,但只学到了形似,把神韵都弄没了。我常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好得好呢? | 《白石老人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