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死场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萧红的生死场比看余华的活着还令人压抑,那种地主阶级的压迫,日本鬼子的扫荡,生活的贫困都一点看不到希望,实在是沉重的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倒是觉得《生死场》的文字的艰涩对故事和情绪有着衬托和渲染!//@纪念萧红:《生死场》的语言不够成熟,但从她写作的深刻性而言,与《呼兰河传》同样重要。我们若用一般的美学欣赏的角度,便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黄金时代。想开始看生死场,想重新看呼兰河传。#事实证明我除了追剧看综艺花痴之外也是有正事可干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7.17 今天去看了生死场,写得很实在也演得很振奋,好多观众都哭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719有一场田沁鑫老师导的韩童生老师和倪大红老师演的生死场…[泪][泪][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买的Kindle送到了,以前买的用了俩月就闲置送人了。想着出去拿本书实在不方便就在入一个。下了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希望能看进去,好像上次看完整本的还是是东野圭吾的几部,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又下了金庸和宫部美雪的模仿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天把萧红的《生死场》看完了,她说:“七月里长起来的野菜,八月里开花了,我伤感它们的命运,我赞叹它们的勇敢。”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是屈辱着站起来的,今天新闻里又看到安倍,日本政府现在简直就是个无赖,妄图抹掉历史。如果它们会说话,就让这卢沟桥数不清的石狮子来说说你们数不清的罪行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她在这里耽搁了整整千年,又怎么可能会忘记?生死场,夜忘川,黄泉道。依稀如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萧红的《生死场》等等杰作[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生死场》的一记重拳,最终还是打在了海绵上】大多数观众相信,在《生死场》这个戏里,我们能看到村民的麻木,进而,中国人的麻木。麻木的村民,在萧红的小说中,在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思考中,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所在多有。在当代社会,我们也早已见惯了麻木。全文阅读: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中午,读完《变形记》、《生死场》、《过于喧嚣的孤独》、《万物既伟大又渺小》。《孤独》很精致,不愧是花了二十年心血写成,它每一章没有分段,一气呵成,却不令人厌烦。是不是布拉格出来的都是才子?《万物》写兽医生活,典型的美国式幽默,真是妙趣横生。很久没有这样的好状态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帅导的人生本来就是一部很好的作品。能够熬得过人生关卡的人往往到最后都成就了自己。想起生死场,想起小时候第一部看的纪录片《姐妹》。也许,我还没足够的勇气去看更多这类话题深沉的纪录片。但也慢慢地意识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我们要有最起码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从故事里,反思自己需要做什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纸质书到手才觉得自己在看生死场[泪]萧红,不枉我爱你一场[爱你]『若生了流水一般地命运,为何又希求着安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萧军(1907-1988)享年七十一。萧红(1911-1942)享年三十一。1935《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不同生不同死不再同床,却在文学史上同页同群体同年出版代表作。文学让人看淡寿命和爱情这一类注定泯灭的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月的阅读,萧红的《生死场》。“蚊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的生道,乱七八糟的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粮食,养出畜类,勤勤恳恳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的观看#存照7.19 国家话剧院 《生死场》初演时我3岁体会不到那个时代,16年过去却有幸看到那个时代的剧是怎样震撼人心。看到六七十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在舞台上诚意,看到戏剧独特的感动,看到一种坚守…看着韩童生老师带着护腰带几个小时摸爬滚打,看着倪大宏老师全程佝偻隐性的累…唯一不满意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