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下载
苏东坡传目录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三年至嘉?六年
(一?三六—一?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一?六二—一?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洁身自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人必贪财也,而后人疑其盗;人必好色也,而后人疑其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事实上,在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朴质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同。高职显位的荣耀,只有在没有那种能力资格的人眼里,才值得羡慕。一般的道理是,在人不需要一个职位时,人家才找他去担任;人要求取某职位时,那个职位往往不需要他。一旦官瘾过足之后,做高管的快乐不见得比做个成功的铁匠快乐大。苏东坡在论“苦与乐”的一篇短文里,即表示此种看法: 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时心尔。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况既过之后,复有何物可比?寻声捕影,系风迩梦,此四者犹有可仿佛也。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对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乐处。当以至理语君,今则不可。</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逐步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苏东坡安慰朋友说:“你看水和月!水不断流去,可是水还依然在此;月亮或圆或缺,但是月亮依然如故。你若看宇宙之中发生的变化,没有经久不变的,何曾有刹那间的停留?可是你若从宇宙中不变化的方面看,万物和我们人都是长久不朽的。你又何必羡慕这江水呢?再者,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不属于我们的据为己有,又有何用?只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供人人享受的。凭我们的生命和血肉之躯,耳听到而成声,目看到而成色——这些无限的宝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无私,一切供认享受,分文不费,分文不取。”</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朋友又向东坡说:“这些英雄,而今安在?今天晚上,你我无拘束,驾一叶扁舟,一杯在手,享此一时之乐。我们不啻宇宙中的一蚊蝇,沧海中的一沙砾。人生在瞬息之间,即化为虚幻,还不如江流之无尽,时光之无穷。……”</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东坡与朋友慢慢喝酒吟诗。不久,明月一轮出现于东山之上,徘徊于北斗星与牵牛星之间。白雾笼罩江面,水光与雾气相接。而人坐在小舟中,漂浮于白茫茫的江面之上,只觉得人如天上坐,船在雾中行,任其漂流,随意所致。二人开始唱歌,手拍船舷为节拍。唱出了: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这两篇赋(《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之出名不无缘故,绝非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事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予表明。在这两篇赋里,即便不押韵,即便只凭文字巧妙的运用,诗人已经确立了一种情调, 不管以前已然读过十遍百遍,对读者还是会产生催眠的作用。</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西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蝺蝺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濯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因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苏东坡这个人物个性太复杂,方面太多,了解不易。因为他精通哲理,所以不能做道学家;同样,也因为他深究儒学,故也不能为醉汉。他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也对生活太珍惜,自然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醇酒妇人之间。他是爱自然的诗人,对人生抱有一种健康的神秘看法。这个看法永远与深刻精确的了解自然密不可分。……</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东皋子侍诏门下省,日给酒三升。其弟静问曰:待诏乐乎?曰:待诏何所乐?但美酿三升殊可恋耳。</p>(东坡作《东皋子传后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上堵吟》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宫。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且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得,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镣铐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自肺腑的“真纯”。 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 “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李白,一颗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间壮观惊人地山药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近。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学者。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他之写作,除去自得其乐外,别无理由。 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他不会很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他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是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 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却不肯接受人生是苦难的说法——那不尽然。至于他本人,是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奏的问题……其基本理论是“美即运动”(“美感便是律动感”),发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至高无上的原的,就是这种节奏的基本概念</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苏东坡传》读书笔记PPT 源文件下载链接,请戳:http://pan.baidu.com/s/1kT3F7Tl <图片1> 本读书笔记由微博@眭毅 制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据说尝过他在黄州做的蜜酒的人,都有几次腹泻.</p>哈哈哈哈哈哈苏大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但是不知何故,在世界各国,怪人、狂想家、精神分裂者,总是相信邋遢脏乱才是天才的标志,而最能使自己获有千秋万岁名的办法,就是拒绝正人君子般的装束。还有一种怪想法,就是,肮脏污秽就表示轻视物质环境,因此也就是竟是崇高,于是合理的结论必然是:天堂者,恶臭熏人的天使集中处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他知道他的此种行动是正当无疑的,他也就相信神明必然会竭其所能为人消灾造福。因为,倘若明理是人性最高的本性,神明也必然是明理的,也会听从劝告,也会服理。但是在苏东坡几篇论到天灾人祸的奏折里,他也按照中国的传统指出来,朝廷若不废除暴政以纾民困,向神明祷告也无用处。这就是中国凭常识形成的宗教,这种看法就使中国古籍上有“尽人事,听天命”的说法。在知道了中国人所有的愚蠢行为之后,这种谚语又让我重新相信中国人毕竟是伟大的思想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事实上,在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朴质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同。高职显位的荣耀,只有在没有那种能力资格的人眼里,才值得羡慕。一般的道理是,在人不需要一个职位时,人家才找他去担任;人要求取某职位时,那个职位往往不需要他。一旦官瘾过足之后,做高官的快乐不见得比做个成功的铁匠的快乐大。苏东坡在论“乐与苦”的一篇短文里,即表示此种看法: 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时心尔。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况既过之后,复有何物比之?寻声捕影,系风迩梦,此四者犹有仿佛也。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对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乐处。当以至理语君,今则不可。 元祐三年八月五日书</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他住在张方平家时,出来另一件动人的事情。在主人请他吃饭喝酒时,他认出了张方平儿子的妾,那个女人以前曾做过黄州太守的妾,深得太守钟爱,名叫胜之。太守当年为苏东坡好友,不幸亡故,此妾亦即改嫁。苏东坡一见此女在张家筵席上出现,状极轻松愉快,颇为感慨,想起老朋友来,两眼泪痕,喉头哽咽。这却逗得胜之发笑,她只得转过头去和别人说话岔开。苏东坡离席时心中很难过。他告诉朋友说人千万别纳妾,就举胜之为例。</p>好可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书,值得一看,宋代历史还是需要补充一下,否则看起来还是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