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看菊与刀之前,我虽觉得日本人和中国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东亚文明一脉相承的血缘之亲总还是更不能忽略的事实,看完这本试图理解日本人的书之后,我心里特别拧巴,觉得这民族简直太难理解了,不过话又说回来,maybe所有民族性抽丝剥茧剩下的那点东西看着都挺令人倒胃口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都想一个一个掐死,我,一个三代老北京被彻底吓尿了。大爷您这是活得多不顺才会觉得生存空间被挤占得这么厉害啊?匆匆转换话题,大爷又说中华民族最劣等,日耳曼民族最牛逼,大和民族都比中华民族好中华民族就是个汉奸民族,此时我顿时有了种“傻逼踩到我擅长领域”的快感遂抽出《菊与刀》啪啪打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过《信长协奏曲》 我的评分:★★★★ 还挺好看的说~起承转合跟历史衔接的还算不错~哎呀呀~要把我那两本厚厚的菊与刀翻出来再看一遍!~织田信长的历史还是很好看的馁~~~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商一思辨读书会##暑期悦读# 今日读书分享:《菊与刀》(分享自:江雍君@不要次辣辣)@广西师大外国语学院 @广西师大外国语学院分团委 @广西师大外院读书汇V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和周昕哲一起读书##打卡12#《菊与刀》今天看的内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十七士物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可谓全面,虽说其中有些许偏颇。难怪连日本本土人都称这是本最了解日本的外国名书。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六天 菊与刀 111-121。@南宫莫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再读造物有灵且美就很能体会日本美学表达,还是日本人自己写的美学更靠近一些,一直也没有去读菊与刀之类的,极度矛盾性的统一做到淋漓尽致也就是日本美学了,其它美学大抵就是跪了,下巴掉了。。日本美学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峰划过柔软的心脏。。非常之美吧,那就是了。[思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 本尼迪克特@没有我找不到的电子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入殓师》The gift of the last memories. 泪点很多,但是很温暖。日本的死亡仪式好温柔,太温柔了,然而在中国的殡葬业却是个暴利行业。最近在看《菊与刀》,对电影里的日本式温情有点理解了。最后狂赞久石让的配乐,戳中我的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这是中日必有一战的论调。这里面首先是对二战后,日本主要由战犯及其后代所世袭的政府,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的诧异和愤怒。这点深以为然。但必有一战还是有点太悲观了,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已经不难认知,就是“菊与刀”。就是吃硬不吃软,欺善服恶。如果中华强大,为什么中日就不能像美日那样友好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8天,要深刻的谈对一个之前从未了解的地方各方面的感受,无异于是管中窥豹。但8天时间里,却被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即尽量不要给他人添麻烦。而想要不给人添麻烦,就必须事事处处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菊与刀,清淡如菊,拔刀见血。所以才会如此感慨和震撼吧。世界很大,真应该多去看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泛胃酸的人还是少看日本人的故事,尴尬症一阵阵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拖了好多天才把薄薄的《菊与刀》看完,然后发现日本虽借鉴中国的文化,但差异甚多,已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古怪文化。一个矛盾,将各就其位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民族。正如佩刀者要对刀的闪闪发光负责,一个人必须对他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刀不是进攻的象征,而是理想化的自我负责的人的一个比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了解日本人,需看《菊与刀》;想了解XX,请看勇者大冒险第十七集《菊与矛》[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本书是三部有关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的合集。武士道被称为日本人的“自知之明”,菊与刀被称为美国人的“旁观者清”,五轮书被称为日本的孙子兵法。仁慈与诚实,真诚与荣誉,忠实与勇气,思想与谋略,这是新的武士道精神,我们从中不...@掌阅iReader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