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语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的香港人很喜欢用「洗脑」一词来抗拒中国,其实「洗脑」是西方文化的概念,不是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的概念是「洗心」。简单来说,「洗心」就是没有污染的心、没有垃圾的心,「洗心」可以让自己保持一颗纯洁、纯朴而善良的心。我分享了@夏學論語-潘加惠 的文章 【论文发表:《中国人的洗心与洗脑》(上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操1,操2,百战,千炼等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论语》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人生三十而立,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6/100 #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 【成就】 9【幸福】 8【昨日感悟】冥冥之中有注定,但修炼可让我们更好的面对这些注定【今日三件事】 1. 给WY找BI 2. 下雨瑜伽50分钟,不下雨夜跑2公里 3. 读完论语别裁第5章。开启无论如何完成每日计划模式【小确幸】给好友电话 @十点读书会 @古典@黑白告别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看到了一个打扫阿姨靠着垃圾桶休息。然后一个大学生来骂她。 她只说对不起就走了。 如果我问他做人,他可能会引用论语-人不知,儿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过到底多少人知道-人不知-的滋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论语·泰伯】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三人行有我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 读《咸阳宫》,尽是对八卦的澄清?不过这也是小说,谁是谁非谁说得清呢?赵姬不是吕不韦的情人,秦始皇姓赵,也不是个私生子。其实,公元前的小说应该更不好写,因为至少不能离谱到穿越,可引用的史料也不多,所以就是诗经、战国策、左传、论语、老庄等等。@鹦鹉史航 称最好看的小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最后一篇文章《论述儒学的现代价值》。我在看到这篇文章的八个月后才理解了“伦理控制主张的是一种特殊主义、多元主义原则”的意思。一本给高中生看的选修课本,不把他们不明白的道理用明白的话讲清楚,甚至连注释都不给一个,编教材的人不够认真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论语,庄子,古代汉语[拜拜][拜拜][拜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复@吃情忘想:哈哈,我人云亦云,我肯定是知道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才敢说了解,然而你肯定是没看过的,你估计论语都没看过,不知道孔子思想,所以就只能人云亦云了//@吃情忘想:回复@盛唐明华:看过书吗大哥?就会人云亦云吧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论语》讲义─127─雍也第六》雍也第六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注释:(1)三月不违仁:三月,言其久。违,离义。仁者,心之德。心不违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论语》讲义─127─雍也第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巴中身边事#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在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可见中国传统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老人要象个老人的样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还给痛骂“老而不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端坐书房,每日一读。一杯普洱茶,一本论语书。重读孔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优秀者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要有一颗追求仁德大爱的心,坚定人生追求方向,专心专注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顺其自然而有所作为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随手翻几页论语,发现只讲怎么做,做不做在读书人自己。不读书的人,可能不这样做,做也有表演性质:天生反骨,所以上升不到宗教高度,因不困人心,只控言行。如“君子讷与言而敏于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知者不疑,仁者不惑”“古之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奉元文鈔】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臨事而懼」,臨深履薄,戒懼謹慎,審以出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摘錄自 《毓老師講論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说给张颖听#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泰伯》[哈欠]今天有点累,好困,而且好冷。看了点《四书章句集注》,睡了睡了,大家晚安[月亮] 成都·四川大学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