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铁皮鼓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社区阅读#《铁皮鼓》小说主人公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基偷情,又目睹纳粹势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他整日敲打一只铁皮鼓,吟唱歌谣,针砭时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的文章是一种黑色幽默,中间总是透漏出内涵和实在,大多数文章总是以故事、电影、或者小说中人物引出,直接点明文章观点。沉默的大多数这篇杂文,开文以电影《铁皮鼓》中...文字版>>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长微博_长微博工具_...)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德国电影《铁皮鼓》分析》(哈哈哈,提前声明一下,这是本人第一次写的影评,其中有好多借鉴名家分析的内容,如有雷同,不是巧合~多多包涵。)​德国电影《铁皮鼓》影视分析文/静静从一百德国电影《铁皮鼓》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点也不贱的境境 的文章《德国电影《铁皮鼓》分析》说得太好了,转评赞是浮云,必须打赏1.66元!#微博打赏#德国电影《铁皮鼓》分...看就完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 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 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 在冥冥之中 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 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 这个故事太过神奇 但很有意思 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 但尽可能去保持童心也未尝不可 永远对这世界怀抱热情 充满好奇 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德国军旅历史/战争片《铁皮鼓》》[转载]德国军旅历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铁皮鼓》影评分析 全面分析 最全_百度文库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圣血:[★★★★]一部融合了文明、宗教、哲学甚至政治的异于常态的魔幻作品,丰富饱满,目不暇接,且让人惊骇。《圣血》的画面充满了血腥、诡异和怪诞,甚至让人感到害怕,其内在的核心是符号化的表达,非常具有神秘性,它让人联想到《铁皮鼓》那样内涵丰富的电影,在外表来看,还具有拉美风格的狂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过《铁皮鼓》:很好奇这种电影怎么拍摄出来的,让一个小朋友经历这一切?然后这个小朋友还如此淡定?真是佩服这个小朋友的专业精神啊。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整理手机几本书,突然换个角度想,帕慕克和老艾柯作为欧洲当世三大文豪(还有一个是铁皮鼓),当真是牛逼带闪电!为啥这么说?他们俩愣是把侦破小说写到诺贝尔文学奖高度啊,而且还真拿奖了~~他们作品,玫瑰之名,红,福柯摆,伊斯坦布尔,都是彻头彻尾的侦探小说,这等于说《名侦探柯南》拿了诺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恍惚隔了几生。感觉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这么老了。人事摧残。一去二十年。却还在校园。。。好像铁皮鼓里那个看破世界不肯长大只爱尖叫捶鼓的娃。把自己坚守在永远的校园里。不肯再长。躲在桌子底下,洞悉全部丑恶。怎能还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铁皮鼓》看到一半,弹幕里有说看得要睡去,马上被笑没看过《都灵之马》,然后看众如此类推,《冬眠》《红色沙漠》《马里昂巴德》。。都看过,加上更多的看片记忆,我个人觉得,还是《都灵之马》最狠,看完闷到懵比,绝对必须找人发飙的抓狂啊。尼采果然上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像能理解《铁皮鼓》里的小奥斯卡了。还有萧斯塔科维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铁皮鼓!!! //@vidamio_一条只知道吸屁股的咸鱼:背马鞍的男孩//@一幺三零夜未央:告白 //@桃子_守望迪克的屁股:熔炉吧//@masaki垣七七: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看哭,一直在循环主题曲 //@景晚:熔炉。没有哭出来,但就是阴郁了整整一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铁皮鼓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是换一本轻松一点的吧。~~~~~~~~~喜欢他,所以选择看看他的书,不仅有我喜欢的美食,前面的几章写他回忆以前的事,发现我这个旧时代的尾巴跟他小时候还有好多相同的回忆呢,喜欢[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铁皮鼓,老男孩 //@泥嚎你的喵掉了:人间失格 //@鱼紫_请叫我鱼困困:抑郁症,涨潮海岸。严重致郁,不建议观看。//@东皇带鱼:禁闭岛和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