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铁皮鼓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铁皮鼓看完了。看完心里欠欠的。一本好书。里面好多片段都很喜欢,最喜欢奥斯卡吃面条然后敲鼓这段,也从西方逃亡到东方那一段。不过这书对我来说有些难了。感觉很多没看懂,我得消化消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哭笑不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特别想把《铁皮鼓》和《追风筝的人》串起来,串起来看,那原始莽动滚滚而去时 巨大得骇人听闻的差异,和更重要的是 原因。//秒拍视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过《铁皮鼓》:元首是短暂的,贝多芬是永恒的。人总是要学会和过去告别,才能真正长大。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很久没有看大部头的书,铁皮鼓读完,耐看,翻译也流畅生动,真是经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纳粹老照片 网页链接 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拍成了同名电影,男主人公是一个长不大的侏儒。最后一张上的小男孩让我想起《铁皮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Haunted -11/7/2015 - 空气 语气 巷口 交叉路口- 谁说 铁皮鼓 向你狂奔 历史性技能 就算天空再深 - 那你以后怎么打算 - 而我是黑暗我是森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君特格拉斯《铁皮鼓》中一个不想长大的人,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荒诞,于是暗下决心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中有种力量成全了他,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百年孤独》中,丽贝卡是个孤儿,无人予爱,一旦在世事中遇不顺,在爱情中受煎熬,便会以吸手指,吃土,甚至吃蚯蚓,来克制爱无能的痛苦 《铁皮鼓》中,缺爱的母亲与舅舅偷情,这种畸恋带来内心的失序。后来,母亲开始饕餮生鳗鱼,直至死亡; 《魔咒紫禁城》中的叶赫那拉孤独无比,开始偷吃宫中的木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四本书读起:百年孤独,铁皮鼓,魔咒紫禁城,永别了武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铁皮鼓,格拉斯的长篇,紧扣那段历史。很多的隐喻,机智幽默,虽然是经过翻译过的,就像是重新加热的饭菜一样,但是你依然能够体会到它的伟大。难怪这样一部长篇,被认为是代表着战后德国长篇小说的重新开启。我是通过看他的我的世纪,再回过头来看这部小说的,记录着厚厚的历史。 泰州·江州南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如何坚持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从中找到喜欢的东西。铁皮鼓中的Oscar,你能教教我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圣血:[★★★★]一部融合了文明、宗教、哲学甚至政治的异于常态的魔幻作品,丰富饱满,目不暇接,且让人惊骇。《圣血》的画面充满了血腥、诡异和怪诞,甚至让人感到害怕,其内在的核心是符号化的表达,非常具有神秘性,它让人联想到《铁皮鼓》那样内涵丰富的电影,在外表来看,还具有拉美风格的狂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过《铁皮鼓》:很好奇这种电影怎么拍摄出来的,让一个小朋友经历这一切?然后这个小朋友还如此淡定?真是佩服这个小朋友的专业精神啊。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整理手机几本书,突然换个角度想,帕慕克和老艾柯作为欧洲当世三大文豪(还有一个是铁皮鼓),当真是牛逼带闪电!为啥这么说?他们俩愣是把侦破小说写到诺贝尔文学奖高度啊,而且还真拿奖了~~他们作品,玫瑰之名,红,福柯摆,伊斯坦布尔,都是彻头彻尾的侦探小说,这等于说《名侦探柯南》拿了诺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恍惚隔了几生。感觉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这么老了。人事摧残。一去二十年。却还在校园。。。好像铁皮鼓里那个看破世界不肯长大只爱尖叫捶鼓的娃。把自己坚守在永远的校园里。不肯再长。躲在桌子底下,洞悉全部丑恶。怎能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