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春尽江南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们不是在生活,我们是在为准备生活而提心吊胆。”《春尽江南》格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茅奖评委解密:为何他们得奖?》茅奖评委解密:为何他们得奖?文/陈晓明本届评选难点:一批作家旗鼓相当2015年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按常规决出五部长篇小说。它们是格非的《春尽江南茅奖评委解密:为何他们得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过三部曲,最喜欢的还是春尽江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摘录: 王德威——“这让我们再一次思考题目《春尽江南》的反讽意义。‘江南’在格非的心目中当然有特殊意义,这是桃花岛花家舍的所在,也是世外桃源的延伸。作为地域、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的坐标,'江南'在五胡乱华、北方士族南下后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千百年来明媚丰饶的形象早已深植人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家庭的纷争和暴戾,作为社会压力的替罪羊,发生于生活的核心地带,让人无可遁逃。它像粉末和迷雾一样弥漫于所有的空间,令人窒息,可又无法视而不见。一一《春尽江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师力斌 格非在《春尽江南》中,安排了不少当代作家、诗人出场,比如海子、翟永明、曹文轩等。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格非的同龄人,好在都各有成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春尽江南》江南三部曲之三 格非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是实力派作家格非的长篇力作,也是他呕心沥血十余年、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衍变的系列长篇小说的收官之作。广泛透视了个体在剧变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度切中了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详情点击春尽江南--江南三部曲之三 格非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上海文艺 正版图书 9787532142132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哀伤之美】读一部好小说,远超一部影视剧给人的感受。读格非《江南三部曲》读到是文人小说传统意境,《春尽江南》有着“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断井残垣”哀伤之美,春天的灿烂,调子的哀伤,人生困惑与悲剧的表达。这与《牡丹亭》、《红楼梦》意境如此相通。一部好小说有情思、有意境,给人久久沉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摘自格非《春尽江南》》睡莲十月中旬,在鹤浦夜晚过去了一半广场的飓风,刮向青萍之末的祭台在花萼闭合的最深处当浮云织出肮脏的亵衣唯有月光在场它照亮过终南山巅的积雪也曾照亮过德彪西的贝加莫斯卡前摘自 格非《春尽江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他知道,乡村正在消失。据说,农民们不仅不反对拆迁,反而急不可待,翘首以盼。但不管怎么说,乡村正在大规模地消失。(格非《春尽江南》,第296页)新世纪之后,在长三角,作为见证人,我感觉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茅盾文学奖#实力派作家格非经典著作,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从《人面桃花》,到《山河入梦》,再到《春尽江南》,格非的笔触在荡开之后,复归现实和他所熟识的知识分子群体,也最终回到文学的内核:以文学之笔观照人的现实处境。”《江南三部曲》登陆中信书店,请戳: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蠹周正旺 @参考生 这次再读《春尽江南》,读到“嫠妇”一词,不认识读音,也不知其意。查《新华字典》,原来是“li fu”,寡妇的意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原来江南三部曲就是人面桃花 山河入梦 春尽江南 貌似还是比较现实性的,以后现代题材估计不能得茅盾奖……预感春尽江南可以拍成电视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春尽江南(江南三部曲)-格非★★★,很朴实的文笔,不生动,但故事搁在一起却很耐人寻味,表示看不太懂,人家说看不懂的都是文学,所以给个差不多的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很久没写读后感了,大半夜睡不着,为刚读完的格非的《春尽江南》写了篇。写完洗洗睡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接上条:”而相对中原所代表的密不透风的正统,江南的风流天成尤其是诗词赋咏叹的对象。然而到了21世纪,格非却要写《春尽江南》了。举目所见,他的江南空气污染,建筑丑陋,各种华洋事物杂乱无章。传说中的江南才子佳人早已无从得见,有的是跳梁群丑,或像谭端午这样无所事事的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