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春尽江南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药》第65期:格非《春尽江南》 《春尽江南》将视角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小说通过描写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这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广泛透视了个体在...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dengdengdeng no.1说她终于发现我在家的目的就是睡觉和躲在阴暗的角落看小说#责令返校#《春尽江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一切都安静下来,我是重拾电影的碎片呢?还是继续格非的春尽江南?还是先来上一杯酒劲儿十足的金汤力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个社会什么都需要,唯独不需要敏感。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你必须让自己的神经系统像钢筋一样粗。——格非《春尽江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了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小东西和家玉的逝去这两段哭的最惨。一直觉得家玉有秀米的影子,直到看到家玉说她的梦的时候恍然了悟。人面桃花展现出的文笔最好。山河入梦和对人物的刻画更胜一些,尤其张金芳,隔着纸面依旧凌厉有加。春尽江南有着更多对今时的评论,最喜欢这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时隔四年又评出来的茅盾文学奖获奖的小说,就从李佩甫的《生命册》和格非的《春尽江南》来看,社会是病得更厉害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春尽江南》 ★★★★★ “文人总喜欢写一些一般人读不懂的东西,可其实大多数人都能读出些什么东西。程序猿总是希望代码能一览无遗,可其实没几个人能知道他在干什么”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春尽江南》的书评:【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读格非三部曲】<div id='content'>&nbsp;&…全文:网页链接 (@豆瓣app)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读格非三部曲你们先看,我还有两部没看。防止剧透。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格非的《春尽江南》,整个人不好。故事很平淡,但结构很有意思,层层设疑。当看到守仁被杀的时候,心里就咯噔一下,端午或者家玉要出事。若若让端午接老屁妈回来时那场景直接飙泪。最后端午写给家玉的诗全书升华。 我说,亲爱的,你在吗? 在或者不在, 都像月光一样确凿无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春尽江南》 我的评分:★★★★ 现实,悲凉。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十点读书会 @warfalcon 第十四天,《春尽江南》p87—p376,读完。午夜梦回,被梦惊醒,只有月光在场;疲累至极,泪流不止,只有月光在场;心机运作,自甘堕落,只有月光在场;当太阳升起,我又是一个新的自己~ 长春·吉大南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原来《春尽江南》早年间在《当代》上看过了。比起前两部,近代部分人物把握比较精准,丰满,丰富。最受不了的是对小东西的描写,不管是秀米的小东西,还是家玉的若若,都忍不住落泪。嗯,《江南三部曲》还是《春尽江南》读起来有感觉。前两部尽想乌托邦大同世界了,直到姚佩佩逃亡才出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随后,他引用了歌德在《浮士德》中的那一名言,怂恿他“对人类社会的一切,都要细加参详。”(《春尽江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天在图书馆还书,借书经常会逾期几天,即使离家最近的图书馆步行十分钟都不到。也还是难免,有时是忘了,有时是拖延症。图书馆那位老大姐善意提醒我少借几本,我笑笑。唉,在一众好书之间的割舍,总是困难的。接下来准备啃格非的《春尽江南》。读长篇的耐心和状态,还要有待磨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格非的《春尽江南》,才看。记得以前开书店卖过格非的书,却不喜欢读,如今读进去,真是觉得读他太晚。不知道是他文风变了,还是我的阅读口味变了。春尽江南,真的是“春尽”啊,这样一个尔谀我诈物欲横流私欲横流的世界,让人的心无从安宁,哪里还有“春”?这是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还差一部没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三年前在书展上入了格非的春尽江南,想补全另外两本,没想到嘉图里的江南三部曲已经借着茅盾文学奖全部出借了[酷]这本也不错,一个雨夜足以打发!恢复高考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活,比我们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