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反思法国大革命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6:17:46
的评论保守主义是一种立场,言其学术,可能乐子更多。如果今人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还停留在埃德蒙伯克的层次(虽然我觉得托克维尔可商榷处也蛮多的)那可真的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了。读过图书《保守主义思想》我的评分:★☆☆☆☆ (来自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6:17:46
的评论西方的自由,中国的平等埃德蒙·柏克写了本书《反思法国大革命》,我之前也读过《法国大革命史稿》,英国人对于法国大革命很恐惧,不独英国人,欧洲的封建君主都很讨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播,欧洲封建等级秩序跟其他的秩序一样,要维持这种秩序,最好直接形成信仰,不要去问“凭什么?”。凭什么他们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6:17:46
的评论重读布朗肖《文学及死亡权利》,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实在让我想起毕希纳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研究。最初读到还是在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第一篇《丹东与妓女》。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6:17:46
的评论【史上最精准的预言——他预告了拿破仑上台】 英国思想家、现代保守主义理论的宗师埃德蒙·柏克,在法国大革命发生后,即预言拿破仑专 政的出现,这让柏克被惊为天人!在《法国大革命反思录》中,柏克指出:“某一讨人喜欢的将军,精于安抚兵卒之术,掌有统兵作战之真诀,将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6:17:46
的评论《法国大革命反思录》P053但是所有这些谨慎和偶然的叠加,证明了在人们被压迫激怒、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情形下,主导国会的谨慎精神能够巧妙地放弃自身的暴力和极端的行为;这也显示了,在光荣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中,能够左右全局的伟人们的忧患意识,它使光荣革命成为安定之母,而非孕育下一次革命的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6:17:46
的评论说理性是极权的根基是现在英美保守主义者的偏颇。法国启蒙其实没多少理性解放,都是激情和冲动,卢梭伏尔泰的语言,吉伦特雅各宾的行动,完全就是一群激情上脑的表现。反思法国大革命的反而是冷静和理性的,恰恰是那些保守主义者推崇的祖师或者泰山北斗式的人物。//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6:17:46
的评论“阁下,请相信我,凡是试图使人平均的,绝不会使人平等。”(埃德蒙·柏克,《反思法国大革命》)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6:17:46
的评论反思法国大革命,分为两个走向:1.它的原则性正当,如何蜕变为一场悲剧?2.它的失败,正好成了诋毁其原则的契机----可惜,以柏克为首,再加上曲解托克维尔,国内大部分鼓噪者,都持后一种态度,似乎革命本身就不合法。这是愚蠢的混淆:大革命难免挫折,但整个现代政治却是对它自由、平等原则的践行。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只看过下面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和《拿破仑传》,《社会契约论》看到一半放弃了……另外,埃德蒙·伯克的《反思法国大革命》和弗雷德里希·根茨的《美法革命比较》想必也是极好的[推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反思法国大革命》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陈老师犀利 //@不沉默的大多数:这些故事不新鲜,还在中东乌克兰上演着呢 从法国大革命树立断头台起,解决社会矛盾的历史就如此了。博主们批判文革是在反思自己的主张吗?道德 就是在你们手里没有的。//@大项的天:→_→ //@浩正刘臻:[衰] //@麒哥归来:我不知道道德是从哪里来的,但我知道是从哪里没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根茨的《美法革命比较》很有意思。四书:根茨的《美法革命比较》,柏克的《反思法国大革命》,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阿克顿的《法国大革命讲稿》。近两百年里,西方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有很大变化。这四本书都是反对或中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历史记忆里的暴力》_王涛_新浪博客 - 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墓志铭:“过往的行人啊,不要为我悲伤。如果我活着,你们一个也别想活!” 暴力绝不会解决问题,绝不会带来进步。法国大革命其实是西方对暴力革命的一次真正的反思的机会。非暴力、和平,这... - 历史记忆里的暴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法国大革命,今天上了这一派,绞死了一批人,明天上了另一派,又绞死了绞死人的人,从绞死路易十六开始,那时的革命者,后来一个一个被后来人绞死,最后人们学会了反思,政府学会了民主,人民学会了宽容,人命不能被随意践踏。——我们中国什么时候能懂得这个道理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评家说《反思法国大革命》(埃德蒙·柏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极负盛名的一本经典,的确深感“I 服了You”。作者在法国大革命开始时,即已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毁灭性的破坏将导致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强权的出现,任何一个社会的问题不能用革命来解决,要渐进式地改革、进步。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林达 #带一本书去巴黎#,带的是雨果的《九三年》,显然,这不是寻常的游记,而是借巴黎的文物古迹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反思,文笔优美感伤。对于熟悉这个题材的,写得太浅,对于不了解的,是轻轻一点说的不透。不过,如果去巴黎,似乎可以带上林达的这本书,雨果的书,也因为作者的介绍进入我的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