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里外更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我们正视这个堕落世界的可怜的光景时,唯有在基督里的永恒盼望,才能保守我们不至变成疯子或走上自毁之途。—《里外更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天上的新郎,对地上那位充满伤痕又爱情不专的新妇的爱,一点都不会令人乏味。当我们越能真诚地面对内心隐藏的创伤,同时又发现主对我们那份强而有力、永不改变的慈爱时,我们便会越发被他吸引,热切地归向他。#里外更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爱不释手的床头书,是一位比我成熟的姊妹赠送与我的,处理水平线下的生命,直面内心,很多看见,里外更新[飞吻]#好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次来例假,我都很开心!因为会有一种里外更新的感觉![眼泪][眼泪][眼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岂不是清楚指出:“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8:1)然而,许多时候我们读经的目的,就是加增知识,并以此为满足。 我有一位牧师朋友,告诉我他一直以来都未体会到妻子是何等渴望与他有一个更知心的关系。不错,他供给妻子一切的需用,对她关心备至,常一起祷告,并为她的各方面着想。但我和太太在他家中做客时,发现他对妻子的关怀完全缺乏深度,于是我坦诚地将所观察到的告诉他。 他真诚地对我说,他不明白我的意思。经过数星期的反省,他承认自己真的没有想过让太太成为自己知心的朋友,他简直从没有这种渴望。他表面的温柔体贴,原来是防卫的技巧,使对方再说不出要求深交的理由,这样,他便可以免去经历被拒绝的可能。 此后数日,他的婚姻充满新的朝气。一天,他的妻子带着喜乐的眼泪和惊讶的心情对我说:“我们的关系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从没有经历过如此的爱,可是,这情形会长久吗?” 我想说清楚一点,我这位朋友一直是个委身的基督徒,且经常研究《圣经》真理。最近我问他,过去那么多年,他与妻子的关系仍很表面化,他该如何解释保罗对婚姻的教训。他说:“我从没有想过,保罗的教导是要求我与妻子建立一个如此深入的关系,我不知为什么,我就是看不到这个真理。” 这样的例子十分普遍,好些人能正确地按解经原则将《以弗所书》第5章分析得一清二楚,然而却完全忽视经文内在的精义,...... 《里外更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或许我们与人保持距离,只将别人认为好的一面流露出来,而将其余一面好好收藏,不是因为怕丑陋的一面会伤害别人,而是怕被人拒绝。自卫是我们做人的座右铭,我们紧紧地抓着那些能带来快乐和安全感的东西。结果,我们与一切人都保持距离,包括那些我们应当亲近的人。我们的生活素质因此而逐渐贫瘠。 难道当我们坦承父母会令我们不满,就表示我们对父母失却尊敬之心?原来,当我们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时,便会生发一份无底的痛苦,因为心灵深处的需要得不着满足。那份痛苦比死亡更难受,于是我们决意逃避,不想触及那份伤痛。 原来惟有当人敢正视别人的瑕疵时,真爱才最有机会流露和表达。 当我们转眼不正视因失望所带来的内心痛楚时,我们便将生命中最有活力的领域关闭起来。不错,我们能因此叫自己感觉不到内心那份痛苦,但同时我们也削弱了自己爱的能力。 我们处理人生的态度,若是只着重操练、委身和属灵知识,却漠视内心因创伤和渴求未得满足而经历的痛楚,那我们爱人的动力,许多时就只是基于"我应该如此",而不是基于心底那份自由奔放的爱心。 上帝渴慕我们将心献给他,因为他深爱我们;同样,当我们认识自己心灵的渴求,又对上帝有真正的认识时,我们便自然而然地渴慕他。天上的新郎,对地上那位充满伤痕又爱情不专的新妇的爱,一点都不会令人乏味。我们越能真诚地面对内心隐藏的创伤,同时又发现主对我们那份强而有力、永不改变的慈爱时,我们便会越发被他吸引,热却地归向他。 倘若我们能接受我们父母的不完全,不再要求他们带给我们完全的满足,我们便能自由地去爱他们,关心他们,而不必压抑着那份对他们不满的失望感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我知道有好些基督徒很能抵挡罪恶的诱惑,却从来不曾体会自己内心那份隐藏的渴望。当然,抵挡罪恶永远是对的,他们确实值得我们称赞,但对于这些不认识自己内心渴想的人,其胜过罪恶诱惑的力量多数来自下列因素:自律的操练,个人灵修的习惯,所在的属灵群体对他的期望及支持,对犯罪的后果与正确的认识,个人对上帝的委身和对上帝话语的尊重。在最理想的情形下,这类人的表现是高尚的道德操守,无可指责的人生,富于牺牲精神的委身,无间断的事奉,和一种机械性的表现。当基督徒看重上帝崇高的呼召,却不曾体会深藏内心的那份疼痛时, 这种情形正使他们的生命缺少了一样不可或缺的东西。就是他们与人交往时,缺少了人的味道,给人带来的不够真实的感觉,他们不时教导人,鼓励人,甚至向人发出各类的挑战,然而他们的生命却不能吸引人亲近主,他们是驱使人前进,而不是吸引人前进</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于是许多幼年被父亲忽略的人,长大后很自然与自己的孩子保持距离。通过自我防卫的心理动力,父亲的罪便这样传递到了儿孙的身上,被父母忽视是痛苦的,令人怀疑自身的价值。于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遗弃之苦,我们便将自己收藏起来,不肯轻易付出。 自我防卫的方法五花八门,有些父亲拼命工作,他们爱好工作多于回家,有些则参加一切家庭活动,他们参加儿子的每一场球赛,每个周末都和家人旅行,每晚都向儿女讲故事,然而,他们的动机也可能出于自卫,他们这样行,目的是要补偿自己做儿女时所失去的家庭生活,他们的动机是自卫,而不是真爱。</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猜想,很多人都很难承认自己的父母曾令他们失望。甚至那些幼时被父母虐待过的,仍紧抓着一丝幻想,以为父母是真心地爱他们,“只不过不懂得如何去爱吧!”我们很难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从没有被一份令我们满足的爱所爱过。从我辅导的经验来看,许多人不难承认自己爱别人不够,却不容易承认父母的爱令他们失望~ 不错,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有很好的父母,我们很感激他们,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慕一些连最完全的父母都无法满足我们的东西--就是一份完全的爱。这份爱恒常带着体谅,为着我们的每一刻的需要不停地付出,是那么无私 ,那么舍己,又完全接纳我们的缺点,且在人生路上的抉择的关键时刻给予我们适当的指引。世上没有一对父母能达到上述标准,然而非有这样的父母,我们的心总不满足。正因为每个孩子都对父母有如此要求,所以世上没有不失望的儿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如果平顺的人生必须经历风雨,才能让内心激荡起伏以致产生新的争战勇气。那么上帝也希望将忠心的门徒操练成更充满爱心和能力的仆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们若不肯正视自己,我们便无法真正地成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真正的改变是从探视内心开始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又要明白人要学习爱,单靠道德改变是不够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第一,人可以不必全然倚靠上帝,而仍可活出一个有高尚道德、替人设想、自律和有使命感的 人生;可是,一个人若不深深依靠主,他就无法活出一个毫不自卫、坦诚与人相交的人生。</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或许这位年轻人的生命已臻成熟,所以他并不觉得对父母有任何失望,因为他深深感受到主对他的爱。果真如此,他与主便有一份很真实且不寻常的深入关系。其实这样的人绝不怕承认父母给他带来莫大的痛苦,因为他对父亲的敬与爱,丝毫没有因此而减少。原来唯有当人敢正视别人的瑕疵时,真爱才最有机会流露和表达。能够包涵别人的过错,远胜过假装看不见别人的错失。当我们爱一个人,却不肯正视那人的瑕疵时,我们的那份爱,充其量只是一种自卫的爱,而不是纯真的爱,因为我们在意识上要求对方做一个完全人。但当我们能够接纳对方的瑕疵时,我们那份爱才是一份有包容性和为对方利益着想的爱。如《圣经》所说,人若为朋友舍命,那份爱是值得赞赏的,但人为敌人舍命,那便是最崇高的爱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它污染了我们一切爱人的努力,将我们与人相交的行动都纳入一个自卫的保护网内。人与人之间客套的谈话和友善的相交,许多时候只是自卫的表现。许多夫妇一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的金婚纪念日,只是庆祝一个长久却冰冷的婚姻。 我们与人保持友善的距离,目的是避免触及往日失望所带来的痛苦。我们每个人都尝过信任人的苦头,那是刻骨铭心的经历, 我们誓言不再如此吃亏。于是,我们尝试远距离的爱,虽然这样的爱难以落实,但我们总得尝试。我们宁可牺牲与上帝和人的亲近,也要和自己内心的痛苦保持距离,因为对我们来说,这太重要了。 于是许多幼年被父亲忽略的人,长大后很自然地与自己的孩子保持距离。通过自我防卫的心理动力,父亲的罪便这样传递到了儿孙身上。被父母忽视是很痛苦的,令人怀疑自身的价值。于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遗弃之苦,我们便将自我收藏起来,不肯轻易付出。 自我防卫的方法五花八门。有些父亲拼命工作,他们爱好工作多于回家;有些则参加一切家庭活动,他们参加儿子的每一场球赛,每个周末都和家人旅行,每晚都向儿女讲故事。然而,他们的动机也可能出于自卫。他们这样行,目的是要补偿自己做儿女时所失去的家庭生活,他们的动机是自卫,而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