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功利主义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职教刘言# 19世纪末,尼采为了嘲讽德国功利主义教育产生的弊端,虚拟的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任务是什么?”答案是:“把人变成机器。”难道职业教育就是将人变成会劳动,会做事,会生产的机器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刚才和@MichelleJu_201802 讨论理想主义的问题,我一直觉得我挺大问题是大学毕业就去了学校,于是对世界的确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那天说的,我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就是对着无限多的功利主义的现实的学生,我很无奈。而我只能最大努力帮助,还在理想主义里的孩子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套用哲学分类:倒钱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而经济学上叫融资。不如这样理解,功利主义找同类交朋友,有融资需求的找同样需求的互利互助共同承担风险。把商业风险转嫁到亲人朋友身上的,不是不道德就是糊涂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感谢父母只生我一个,让我很敏锐地感到谁对我不好,让我避开了很多风险,有谁给过你真爱,你马上能分辨出别人的伪装。感谢应试教育,让我成为功利主义,凡事先想目标,然后倒退过程,应试是不能浪费时间的,先看题目再解题。消除干扰迷惑项,用最短的时间达标。时刻不忘目标,这就是 我的日常思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如果那个傻瓜或猪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那个方面的问题,而相比较的另一方即苏格拉底之类的人则对双方的问题都很了解。——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功利主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只要你在路上,属于你的终究会来。 坚持=幸福 ——记朱伟课有感!新的一周,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doge][doge][doge]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教育思想#【学校仅为儿童而存在】学校教育既不是功利主义的竞技场,也不是博取眼球的杂技表演。当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的时候,就言明了教育是一种呵护人心、顺应时节和天性的自然而然的生长,是一种春风化雨、陶冶侵润的过程,是缓慢和安静的。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理应是简朴和诚实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悠闲时光#“我会长大,但我永远不会变成你这样的大人。”小女孩试着寻找曾经坚信的真实,寻找成长过程中丢失的初心。成长的力量,也许就在于遗忘。遗忘了童心,遗忘了梦想,遗忘了曾付出了时间的爱。这是一部理想主义向功利主义发起挑战的作品。这部影片,“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得真切。”—《小王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终于明白,什么功利主义者,可别拉低这个词的涵义,拿自由主义打掩护的就更无耻啦,其实你们呀只是自利主义者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极度缺乏的人道主义精神。因为和盛行的实用功利主义相悖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功利主义启蒙读物//@33小丸子://@任志强:[good] //@中国经济学人: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自传中说道:当既得利益把利己政策与社会体制融为一体,实现转变只有改革或绕过体制,若改革失败则社会衰败。于此,摒弃短视的功利主义,切实解决中低收入阶层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培养“涓滴效应”应为正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以前我总问一个爱旅游的男生,你旅游的意义是什么,他好像说并没有什么意义。我当时很鄙视他,现在我鄙视我自己。慢慢觉得意义是功利主义的代名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自莎士比亚400 年后,自希腊悲剧哲学2500 年后,人类对于“失败者”的人文理解与同情,退化了,消失了。祸首正是功利主义,它太霸权地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你只有3 个姿势可以选择:附和、投降,或者攻击。『一个人生命中最漫长的惩罚是什么?』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关于电影:1381、中国电影票房高低与其说是电影质量受欢迎的标志,不如说是各个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在院线的安排上,如果没有拿到高排片,高票房就无从谈起。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在这里撕杀争斗,电影质量长进不大但营销方式却五花八门。这里是一个名利场,混迹圈内的文盲、流氓、骗子、忽悠处处可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功利主义并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对于得不到的很多人出于逃避心理只能说它不好宣扬知识无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