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功利主义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功利主义并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对于得不到的很多人出于逃避心理只能说它不好宣扬知识无用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功利主义空间科学从业者[喵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娱乐节目停播5天#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灵魂被专制主义皇权主义奴役着,扭曲着,我们灵魂深处仍生活在“埃及”为奴之地,我们失去了“天之骄子”的尊贵身份,如今更是深陷功利主义、权钱主义、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内里的灵魂跪着活着,麻木不知,一心想着赚取全世界却不知在丧失最宝贵也是永恒的生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是功利主义的思维,而非人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林中路| 一个没有镜子的世界】在现实的重负面前,我们惯于更多将目光停留于现实,而不敢多瞥一眼心中的未来。在一个充满恒久危机的时代,我们成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狭隘的功利主义者,专注于此时此地的现实,而绝少想象未来的乌托邦精神。(作者&编辑@MissWu想航海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功利主义者往往更易混沌迷惘;目的性太强,反而削弱积极性。[思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由上条微博想到,读书这件事上不免可能会有很强的浮躁心理和功利主义。我也不能免俗。前些天我男朋友学生问他“读什么书可以快速通晓人情世故”他回《史记》。LOL也希望能与大家共勉,戒除浮躁,没什么捷径也没什么宝典,潜心做事比较重要,某人给推荐书都是由十三经开始的[笑cry]#Nancy reading#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涉及人的基本权利,个体的人格和尊严,我们不可以用功利主义来衡量。我们政策的正当性不能仅仅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是不是有利于提高效率来衡量,正如我们不能从是否赚钱来评价卖淫一样。 ——《改革,要从功利主义转向权利优先》,张维迎/文,《经济观察报》,2014-7-14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从小就想,天空外是啥?宇宙外是啥?生从何来,死向何去?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后来,被同化,功利主义。再后来,遇到佛教,佛陀的宇宙观把我征服,我猛然觉得答案在这里能找到!从此思想开始拨乱反正,努力认识自己。眼前要安身立命,尽职尽责,长远志向当解决死生大事!希望我能走在正路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ull & push#146.当你看不到天的时候,就看脚下的路!想要的自由一定是建立在经济与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追求也不仅仅是侃侃而谈!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我就是讨厌你为了假惺惺的模样,你咬我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物质功利主义的膨胀与急功近利的追求,自然影响到精神生活的压缩,甚至是人文精神的滑落: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君不见一哄而聚,一哄而散的闪聚活动出现了;晚报副刊上的休闲文章,一般都不会比一个小巴掌大,现代人放放书的空间小了,读书的时间少了,而与发家致富,与物质利益息息相关而必须看的书又大大太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國人的功利主義和西方人的utilitarianism是一樣的麼? fyi: Utilitarianism is the idea that the morally correct course of action is the one that produces benefit for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eopl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科层制当然是「工具—目的」倾向的,「在现代社会,通过禁欲寻找天国的强烈愿望逐渐迷失了(这句是针对西方新教徒而言),代之以反映了形式合理性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和实证主义。对于伦理价值的热情,让位于缺乏人性的冷冰冰的整理、归纳、演绎、推理、计算和论证之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对知识有用性的认识不能过于短视。很多时侯我们心目中的“有用”,往往是指立竿见影式的马上有用。这是短期功利主义。长远看知识的有用性还体现在塑造人的价值、素养和品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北大清华招生骂战暴露中国大学功利主义 -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2 网页链接 加缪、萨特,他们自己不是局外人。他们是非常执着的功利主义者。他们是故作冷漠。一个执着的人,描写冷漠,一个非常有所谓的人,表现无所谓,这就是存在主义的虚伪。 分享自Ki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