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万历十五年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学无术,国民党的万历十五年是1927年!你们现在充其量不过是“崇祯后”66年。[偷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万历十五年 24个比利 扫雷over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周围的人都读了好多书啊。什么万历十五年什么的。我就会看综艺怎么办。作为一个文盲真的好着急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946年“马歇尔计划”,美国花了130亿美金,占当年美国GDP的5%,用美国价值观重新塑造了欧洲的工业与金融体系。1980年代初,“黑字还流”计划,日本花了600亿美金,也占本国5%的GDP,彻彻底底抹去了东南亚国家对二战惨痛的历史记忆。黄仁宇发现了万历十五年,谁又会发现2015年 王文:中国正迈进最伟大的财经时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万历十五年》都因为“没时间”现在还只读到一半。[拜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王文:黄仁宇发现了万历十五年,谁又会发现2015年》2015年注定要以一个特殊的含义记载进中国历史,甚至写进世界历史。这种伟大的含义,现在的人们不得而知,未来一段时间的人们也未必知晓。但总王文:黄仁宇发现了万历十五年,谁又会发现2015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风水瓶子: 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与《明朝那些事儿》,哪个更真实客观? - 知乎 在知乎回答问题。嘻嘻。虽然赞同数不多,也是乐在其中~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与《明朝那些事儿》,哪个更真实客观?其实历史是主观的。 因为很多事情并不能真正考证,总有猜测的部分。 总有后人的各种评判决定了历史地位的高低。 历史本身不来也不去。它一直在那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22/100.《万历十五年》第七章:李蛰,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从孔孟到朱熹到王阳明到李蛰,思想界从不缺人却缺思想。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固定原则的限制,加上法律的缺失,社会发展也必然受限,悲剧不可避免。本书阅读完成,小结稍后补上。@warfalcon @十点读书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威武大将军朱寿的粉丝[爱你][爱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万历十五年看了50p,很精彩,叙述功底强,文字流畅,史料严谨,有些地方非常有带入感,富有感染力,一气呵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现《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都出精装的了,有些怀念以前拿自习课来啃万历十五年但是几乎看不懂的日子了。有些时光终究是回不去了啊。中国大历史貌似花了我两年的时间才看完的,本来空闲时间也不多,有空就随便看看竟然也看完了,不敢说学到多少,但也有个新的思考方式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历史的情境——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袁腾飞曾调侃道:普及历史常识的不是历史学者、历史老师,而是类似于《甄嬛传》的古装剧。历史与虽事实虽有出入,但大概轮廓尚清晰,但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历史的历史的情境——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如果你最近來香港,推薦你去看這部話劇,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可以說是對今天中國政壇乃至社會的一個很好的預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一书声#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大学生要有历史感和历史观,要意识到自己在文化坐标中的位置,这要靠历史提供的文化记忆作为背景,给你方位和方向的判断。年轻人对历史普遍没兴趣,需要一些清新的有趣的历史阅读。其实历史离我们很近,只是我们了解和思考太少。(@成然的微课堂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高一时买的万历十五年,但最后一章没看完,这个暑假用一周时间,每天睡前读一章终于看完,不得不说依旧喜欢这本书。黄仁宇的眼光很独到,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细节,又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和气魄,万历十五年看似四海升平,但实际上已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件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正昭示着这个老大的帝国已江河日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从晚上开始看《万历十五年》一直看到凌晨,不舍得睡觉越读越精神[衰][衰]好久没读过这么让人欲罢不能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