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魏晋风度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易中天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一卷:魏晋风度》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愛古詩#“既醉万事遗,耳热心亦适。视身兀如泥,瞪目傲今昔。”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挥洒魏晋风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真性情,好饮酒,美仪容,尚自然,爱智慧,重门第,所有这些加起来,也许便是魏晋风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分享自三曰晴《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陈平原 关于“文学”的历史记忆,必定影响作家的当下写作... (来自 @头条博客)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阮籍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表面越是洒脱不凡,内心里越是痛楚万般。”...不在体制内的兄弟,他心里才真的装着天下啊[偷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史湘云。《红楼梦》里最喜欢的角色。才情超逸,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开朗豪爽,很有魏晋风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所以他们对书法美的追求是相当高妙的。而且,汉人重礼数,峨冠博带、相揖对坐,自有一股高妙的气度,这些都折射在书法里,我们在史晨、礼器、曹全碑以及衡方、张迁等碑中,都能见到这种风骨。 而魏晋风度更是增添了很多美妙,江南底蕴滋养了二王书法,自有神彩奕奕、别样风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以前一直对“清谈”这个概念没啥直接的理解,直到前两天看易老师的《魏晋风度》,王微之问马曹桓冲::“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原来千年前的古人就会知乎式的抖机灵了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眼看成吕秀才,还想着秀才啥时候拍了这么有年代感的片子~【说到魏晋风度,为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官二代放荡不羁爱嗑药呢[lxhx吐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罢《魏晋风度》让人一声长叹,真性情,真自由,真自我。那时的士人好自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魏晋风度,就在那些高士艺术与人生的一元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五石散,魏晋风度??不是吧//@中国考古网:是不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魏晋风度:人的主题》很喜欢!都来听听吧魏晋风度:人的主题(分享自@喜马拉雅FM)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太害怕失败了『魏晋风度:人的主题』魏晋风度:人的主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历史上的毒物:寒食散】后人仰慕魏晋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称之为魏晋风度;名士们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但实际上这一切都和寒食散有关,其药性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是一种慢性中毒。#高会民读史# 历史上的毒物:寒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