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天国之秋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太平军也有胜机,可惜只开花不结果,难得的好文。 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收藏了 //【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 (分享自 @今日头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看评论,就知道,有多少人受过假历史的教育,蒙蔽。洗脑式的教育让很多愤青失去了是非观念,为反对而反对。 //【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 (分享自 @今日头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 (分享自 @今日头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天国之秋》,是一个美国人写的太平天国历史,视角和国内正史有很多不同。比如书中认为,是英国人和戈登洋枪队阻止了太平天国推翻满清,延续了清朝的统治。书中还详细记录了英国议会关于太平天国的辩论。比中国正史更加严谨,非常好书,值得一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除了安庆之战,南昌之战也很惨烈,清军甚至以尸体堵城墙。联想到同时期的回乱、捻乱、庚子之变,真的是天下板荡。 //【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 (分享自 @今日头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高考#太平天国也开科取士,中国的读书人都希望通过科举来得到肯定。因此,在太平天国,一如清朝,才干高低靠考试来评定。有些人则根本不愿应试,称那些应试者无耻,和一六四零年代满人开始以科考取士时,忠于明朝的汉人对这类人的耻笑如出一辙。——裴士锋《天国之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书评》《天国之秋》美国学者裴士锋StephenR.Platt著天京陷落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的部队攻陷“天京”南京,当初“忠王”李秀成的守军为获粮食在南京北城的荒地上播下的种子,如今书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整人的太平天国,何时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 (分享自 @今日头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赞] //【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天国之秋——回眸太平军与清军的血腥安庆攻防战 (分享自 @今日头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本书还可以,就有些翻译瑕疵,如译者把加冕地兰斯译成雷姆斯。看这类书很经常碰到这种特有名词翻译错误,主要是译者不是相关专业的,译程比较短。大部分译者会查人名。地名和次要术语就成了主要灾区。避免这类错误还是需要相关专业人士校对。如《天国之秋》,校对的谭伯牛就是专业人士,翻译质量就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以为美国人所作,购得《天国之秋》,却合导向之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自从在天国之秋看到曾国藩下令屠杀安庆城内的几千太平军战俘和处死李秀成,我对他就由欣赏转为憎恶了。//@张宏杰:回复@南坡小生:出城之年轻妇人皆被曾国荃部奸污。 //@南坡小生:安庆是个饥馑之城。参赵烈文的日记,曾老九围南京时,还是收了一批妇孺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天国之秋》 ★★★ “之前对太平天国的了解只停留在课本和评书上,现在可以从西方的角度审视倒是另一幅画面。洪仁玕这个从基督徒变为王爷再变成匪徒的矛盾综合体,超越洪秀全、石达开、李秀成,..”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天国之秋#之六:洪仁玕是太平天国第一操心人,无论是交接传教士,还是从《资政新篇》构建乌托邦开始,就力图通过现代化措施推动发展,甚至为了攫取更多民心,在基督教的旗号下,又加入了理学的宣传。如此心力交瘁,却抵挡不住旧有的腐朽,比如他族兄和诸王的骄奢淫逸,比如太平军中败坏军纪的部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天国之秋#之五:曾国藩扮演的角色令人玩味,而他所经历的才是值得关注的。身为汉人得到皇帝信任,文臣作武将,培育地方武装对付叛军——这似曾相似的场景在明末清初也出现过。只不过,南明依靠的将领没有溃败后逆袭的节奏,更不如曾严于律己的个人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