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茶之书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种子小记】十三!冈仓天心《茶之书》——禅这种从生活中的轻如鸿毛,亦能见重于泰山之处的观念,也可说是整个茶道的中心思想。道家为各种美学理念的基础增添色彩,却是禅学使它们得以在现实中实现。(节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转 // #我在看新闻# 《茶悟人生 茶之书一五三》 早晨起早,焚了香,开了音响,一曲梵音飘出,佛音阵阵如是我闻。温一壶生普,拿起手中的书,一字一句,回归到故事的人生当中。 网页链接 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茶之书》 ★★★★★ “好书 好译本”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當今的茶人茶師,只懂品茶、辨茶、評茶。大多數是沒有歷史文化背景,只憑自己的口味,作了自己認為的判斷,真是盲人摸象,各有各說,宏觀一點吧!試問陸羽茶經的一之源說甚麽,不甚理解。而日本的藝術家,茶人岡倉天心經常攜帶陸羽茶經在身邊。他註的"茶之書"選入美國中學教科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It is essentially a worship of the Imperfect, as it is a tender attempt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possible in this impossible thing we know as life. 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不可能的生命中,为实现某种可能所做的温柔试探。--冈本天心(《茶之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道是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而进行的温柔试探。——网仓天心《茶之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面谈,那就听广播吧!】 聿怀初级中学余立棣老师,今天中午12:30-13:30将走进汕头电台直播间,与@听风听世界 节目主播@汕头玮珊 老师一起和您分享《茶之书》。FM107.2汕头电台交通之声频道,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之书,粹的构造》,这本书尽然缺货了。网上都没有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采茶,学做茶,读茶经,也读茶之书。不是因为爱喝红茶而做红茶的,只因好多友人更爱这种柔和软滑之味。事实上,我更喜欢个性分明,味最酽之晒青,更好来自明前的当年或经年的茶。以前总以为懂得品茶就懂茶,其实,要读懂茶必须懂”茶之造”,造茶如弹琴者,品茶如闻琴者,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滋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评论@茶香字海里默轩 的博文【《茶之书》徐恒迦译本】:"后面这两本为何这么贵啊"查看原文:《茶之书》徐恒迦译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之書】仁者之飲:茶道,是在日常染污之間,因由對美的傾慕而建立起來的心靈儀式。茶道教人純淨和諧,理解互愛的奧義,並從秩序中挖掘出浪漫的情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可以考虑冈仓天心作品《茶之书》。//@duuyuunn:有没有从美学角度谈日本的书? //@渡口书店:走近日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阅读#078,李泽厚《美的历程》。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好久,到最后还是越看越潦草敷衍。我的水平目前看它还是有些吃力,和《茶之书》一样,格局太大。我比较适合通俗易懂的,例如《小顾聊绘画》这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那日看罢《茶之书》,瞬间萌生了一个念头:人生,曾经只为求个明白,自此,只愿糊涂地活着。人生行至不惑之年,庆幸自己真的可以从此不惑。自此或者是明心见性也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也罢,人生,时刻了知自己是谁,在哪里,在做什么,为何而做。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能为自己活着,才不枉此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个人以为,这是迄今为止看到的对茶道最为精准的诠释: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茶之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茶之书》 我的评分:★★★★ 我看的日文版,除了字里行间把本族文化说成东方文化的代表的语气之外,是不错的理解日本文化的书。茶道跟现在日常生活的审美情趣也相通。对千利休好有兴趣。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