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茶经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达州素盾虫茶虫茶又叫"茶精",产品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港澳地区。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荷风夜细雨,芳影朦,色斑斓,寄情钟;虔心平水韵,花妖媚,句芬芳,字词章;幽香情袅袅,梦欲寄,两相悦,叹时光。驻仙镜,揽霓虹,笑欢心,开晓镜。水色澄明,茶楼高耸,翠羽低鸣。七月还是绿芽吐,紫霞生 ~ 早 安 茶经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蒙山茶事知多少# 唐和五代时期,四川最负盛名的名茶首推雅安的蒙顶茶。《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是四川向唐王朝进贡最多的的一种茶叶。梅尧臣《得雷大简自制蒙顶》更明白的指出唐人“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在读{茶道茶经},今天在慈济深圳静思书轩,忽然注意到一直被我忽略的几组茶具~~慈济白瓷,最能体现慈济茶道精神的“和、敬、清、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皎然妙喜悟茶道,鸿渐悲情著茶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只是想好好看本茶经,这配图分明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重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 二十四茶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风轻云淡,一杯香茗,诗心不倦,柔曲怡情,听普洱茶经,悟喜乐人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陆羽与《茶经》】 陆羽与《茶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经楼中授茶艺】近日,在陆羽故园茶经楼二楼,“陆茶学堂”茶艺师免费培训课正在进行,听课的学员与市民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茶艺师讲解。这项面向市民的培训活动不仅有24名学员报名,还先后吸引了50多位市民前来旁听,为在全社会进一步推广、宣传茶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下午—泡今年早春帕赛古茶,此茶经四个月的存放其味更加醇厚,香气凸显,回甘快,生津持久耐泡,汤色干净透亮!目前还有少量存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喝惯了恩施的高山云雾,竟对西湖龙井与峨眉毛峰都不再青睐。《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水色澄澈的清江可谓上品,故饮之如醍醐、如甘露。饮高山茶,饮的是大气。乘一叶竹筏夜游钟离,穿夷水,过利川,茶在手边,景在心上。一饮雅兴,赋诗作辞;二饮山水,放言高论;三饮江湖,海阔天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陆羽在栖霞山种茶的范围在现今中峰和龙山之间的坡谷地,即如今的白乳泉、青锋剑、试茶亭一带,其住处称陆羽精舍。《茶经》部分初稿就源于此。为纪念陆羽曾在栖霞山种茶,采茶,品茶,试茶及品泉的经历,栖霞山风景区管理处于龙山之巅陆羽茶庄遗址附近复建了“陆羽茶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道九德#其中“俭”字与《茶经》相符,也最能体现茶以及茶人的品德修养;仁德,是茶九德的核心。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前安吉白茶】白茶最早被记载于唐代陆羽的《茶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而后,白茶又被记载于宋代和上世纪30年代的史料中,茶树极为稀少,往往“不知所终”。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发现白茶树种后,茶叶科研工作者才用此茶树繁育白茶成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安悦茶-续茶经】《宋史钱俶传》记载:太平兴国三年,皇帝宴俶长春殿,俶贡茶十万斤,建茶万斤,及银娟等物。钱俶本是吴越王,归宋之后到开封,常常被太宗弄到宫里喝茶,不过呢,这茶喝的不轻松哇!你道在座的还有谁?李煜!就是那个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