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对“恩”债,义理的分析,颇有启发。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将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对比分析也很有意思。书中作者困惑之点,确如书后附录川岛武宜所指出缺乏历史的分析,易惑于现象。版本来说,修订之后,已经很好...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分解(七三):武家最大的美德——隐忍 在七百多年的乱世中,最后一位雄主德川家康,他成功的最大要诀就是隐忍。按德川传序言中的原话:“勇士真正的美德,不是玉碎, ...(发自@微博桌面 微博桌面首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学期看完的(杂)书:白色巨塔(第二部),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解忧杂货店,菊与刀,生命、宇宙以及一切,基本无害,知日·铁道,知日·犬,退步集,笑书神侠,达·芬奇密码,悟空传,千年悖论,乌合之众。The Time Traveler's Wife、M is for Magic和时间简史依然没有看完[拜拜]偶发空缺已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可以用「菊与刀」代表,那么中国呢?】@乱剑绘西风:剑和梅 先说梅 有很多其他国家熟知中国历史的人,特别是日本,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坚韧,日本人很奇怪,中国在历史上屡遭大难,屡次被外族入侵,从五胡乱华,到元朝,再到清朝满族入关,再到二战被… 网页链接(分享自 @知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忽然无法直视菊与刀……(不,从刀的角度就更……)//@凌寒子VF-27:花间错哈哈哈哈哈哈//@谷大白话: 《菊豆》 //@所长别开枪是我:肿褶//@杨莹cherry:花间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犹大圣徒999: 花则累//@壮圆柴:花千骨。//@李铁根:信达雅!//@杨莹cherry:花间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崇尚菊与刀的极端民族 总是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战争时凶残到令人发指 和平年代又如此文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接上)这就使得“个体---个人---主体”三者,对日本文化而言均不缺乏。虽然至今,日本在三者关系上仍多少有些冲突(菊与刀),但却使日本能够顺利走入近现代语境。而中国的问题恰在于至今尚无法在文化内使“个人”充分浮现,这一缺陷让中国迟迟滞留于前现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 ——《菊与刀》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太符合大和民族菊与刀,喜爱绚烂之死亡之美的性格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也喜欢班得瑞,高中经常听~我也在看菊与刀,虽然在手机上还没看完呵呵~[挤眼][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战而祥和 黩武而美好 傲慢而尚礼 呆板而善变 驯服而倔强 忠贞而叛逆 勇敢而懦弱 保守而喜新 -- 《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网页链接这话不大像刘上将说的……日本仇视中国人,可能只是极少数人。但在民族主义煽动下,倒是有不少中国人仇视日本。确实有部分日本人特别是上层精英,不服中国,因而才会跟中国竞争。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菊与刀》中对这些人所体现出的日本人国民性,有深刻揭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JCPA 菊与刀#读完《菊与刀》,这部被誉为了解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因写作时代的限制和作者本人未能亲临日本这个最大的弊病,个人觉得已经可以被列为“不必读”的经典。如今的日本,大部分不再是书中描写的那样,而且由于作者是美国人,把美国作为对比的部分描写不够客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抱着锅巴看《菊与刀》,其实也是一种享受[哈哈][哈哈][哈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69.【光玉】铁壶名师会之连载(7)传承至今——京都松寿堂(付凤凰卫视:匠人之国铁壶视频连接)》这是菊与刀并存的矛盾统一体。尚礼而又黩武,服从而又不驯,身上披着欧美的现代外衣,内心却死守着69.【光玉】铁壶名师会 之连载(7)传承至今——京都 松寿堂 (付凤凰卫视:匠人之国&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