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食宪鸿秘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卷煎_@百度百科】 山东 地区汉族传统菜肴。《食宪鸿秘》记载:“卷煎,将蛋推皮,以碎肉加料卷好,仍用蛋糊口。猪油、白糖、甜酱和烧。切片用。”制法是先将馅料卷起,后再烧之。后经改进,成为今天的卷而蒸成。在...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的中华传统文化书单# 《食宪鸿秘》中华书局 2013年10月,《牡丹谱》中华书局 2012年6月,《阳羡茗壶系 骨董十三说》中华书局 2013年7月,《故宫藏美》中华书局 2014年6月,《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2010年9月。 @中华书局 用书本驱散冬夜的寒冷,用文化滋养疲累的心灵。有书在手,温暖我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被拆迁房包围的朱彝尊故居。位于庄胜崇光百货东面,未来将被一片“高尚”楼盘包围。朱是清代词人和学者,曾参与编撰《明史》,个人著作等身。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地理著作《日下旧闻》和食谱《食宪鸿秘》。前者记载北京掌故史迹,上至远古,下至明末;后者是介绍各类食品加工调配、烹饪的专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朱彝尊的《食宪鸿秘》虽不如袁枚《随园食单》和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来得耳闻能详,但也值得研读,且更具操作性。明清之际,文人雅士讲究饮食之道,朱彝尊一代博学鸿儒,撰写食经自然拈轻就熟,正所谓君子不远庖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香菜:〔异称〕葰(《说文》)荾(潘岳《闲居赋》)胡荾(《博物志》)香荾(《邺中记》).胡菜(《外台秘要》)荽(《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芫荽(《东堂老》)园荽(《湘山录》)蒝荽(《本草纲目》)马芹.元荽(《食宪鸿秘》)。盐荽.芫菜(江苏).芫荽草(上海),芫茜(广东)。延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顾仲《养小录》【顶酥饼】这条"生面,水七分油三分,和稍硬是为外层。生面每斤入糖四两,用油和,不用水,是为内层。捍须开折,多遍则层多,'中实果馅'。"基本照搬朱彝尊的《食宪鸿秘》嘛~不过《食宪》为"中层裹馅",如非通假/错字倒是《养》的记述更像金瓶里“果馅顶皮酥”的制法#金瓶梅食谱#[xb吃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食单#【杏酪】宫廷传入民间的汉族传统茶饮,防癌。《食宪鸿秘》“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候冷,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汁,以汁入稠、煮熟。”水沸后下甜杏仁粉及糯米面,调匀放白糖。寒食三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是我国传统习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做了清代食谱《食宪鸿秘》中的醉香蕈。拣净,水泡,熬油锅炒熟。其原泡出水澄去滓,乃烹入锅,收干取起。停冷,用冷浓茶洗去油气,沥干。入好酒酿、酱油醉之,半日味... (在@下厨房 上传了我做的【晚餐•2015年2月14日】 网页链接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西西弗读书笔记#五味淡泊,令人神爽气清少病。务须洁。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尤忌生冷硬物。食生冷瓜菜,能暗人耳目。驴马食之,即日眼烂,况于人乎?四时宜戒,不但夏月也?夏月不问老少吃暖物,至秋不患霍乱吐泻。腹中常暖,诸疾不生。―[清]朱彝尊《食宪鸿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忌伤食饱胀:《食宪鸿秘》:“伤食饱胀,须紧闭口齿,耸肩上视,提气至咽喉。少顷,复降入丹田,升降四五次,食即化。”吃撑的胸闷感觉可以用深呼吸来稍作缓解,但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多吃。 -发自@活法儿 过日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古法菜谱每日一发#把糖卤放到锅里熬上一顿饭的功夫,然后搅拌一会儿让糖卤变凉。边搅拌边下炒熟的面粉,立刻再下剁碎的松子仁,搅拌和匀,拨到案板上(先用酥油把案板抹一遍)。擀开后,趁热切成象眼块(等冷了后再切)。——《食宪鸿秘》简直是古法切糕啊!!![眼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食宪鸿秘瞩目!//@成都图书馆:#古籍寻宝#哇哦!整理得太全面了!图图都要怀疑是不是隐藏在图书馆的卧底了![偷笑]来来来~小伙伴们看过来~来看图图馆里压箱底的宝贝些![花心]我们目前正在整理重印出版《食宪鸿秘》《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林中丞书信集》《芥子园画传(第三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食宪鸿秘》等四部古籍善本完成再造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未必有益。《食宪鸿秘》中未彝尊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令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挛躄之疾。”(挛躄,足不能行之症)酒后宜以水果汤解酒,或以甘蔗与梨汤解酒。 -发自@活法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清)朱彝尊《食宪鸿秘》,中华书局出过是书的今译本。刚还在想这书能否再出个校注本,其实作为“菜谱”来讲,确实没啥好校注的,但其中记述之内容,如食材的选用、烹调的方式、口味的选择、饮食的宜忌等等,都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于“饮食”的态度和认知,这些就是社会史研究不可多得的材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忌伤食饱胀:《食宪鸿秘》:“伤食饱胀,须紧闭口齿,耸肩上视,提气至咽喉。少顷,复降入丹田,升降四五次,食即化。”吃撑的胸闷感觉可以用深呼吸来稍作缓解,但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