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动机与人格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读《动机与人格》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成长、成熟,需要时间,需要慢慢来。所以,我赞同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所言:我不得不断定,我在更年长的研究对象那里发现的自我实现的类型,在我们的社会中可能是不存在于年轻的、正在成长中的人身上的。 //@刘贞华平衡教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再看《动机与人格》,如果想要迎着阳光成长,就需要将根深深的扎入大地深处,[睡][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三种类型的焦虑动机与人格形成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刚在@微盘 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文件"《动机与人格》马斯洛.pdf", 推荐你也来看看!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pdf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笔记#对人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以及人性的所有可能性的探索,在我看来一直都伴随着自己珍爱的,用来应对悖论、矛盾以及模棱两可处境的公理和概念的瓦解,以及长期建立起来,一直坚信的似乎牢不可破的心理学法则在必要时会发生的崩溃。——Abraham Maslow《动机与人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阻挠、否定或压抑而引起的,不过它的表现有时明显、有时微妙曲折...",——引自《马斯洛精选集:动机与人格》,看书请猛击->网页链接,@当当数字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马斯洛需求六层次理论——人生三层楼的全介序!》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中,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生理需求(身体对温暖、食物和性的需求)、安全需求(保护、秩序、稳定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六层次理论——人生三层楼的全介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在做归因的时候,往往都是围绕心中的那个预设答案来思考的。关于这点,在《动机与人格》里也有类似的说法,虽然那中强调的主要是感觉与经验,但我觉得,对于我刚才的这个观点,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小圆脸睡前读书会倾情推荐:《动机与人格》马斯洛,大师的书是真好,我看得是真慢,主要是有时候读到一段观点想起之前的,又回头翻翻看看,是我本年度读的最慢的一本书,不过也是意义最大的一本书,读的时候梳理了之前的很多疑惑,推荐阅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约翰.史密斯感到饥饿时,他被饥饿所主宰,他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时刻的人。”--动机与人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有感# 在健康的爱情关系中,一个人完全没有必要警戒、隐瞒、力求引人注目、感到紧张、言行谨慎、压抑或抑制。他们可以感到自己在心理上(同样也在身体上)是完全赤裸裸的,但仍然感到被爱、被需要,感到安全。@那年的Kirsten --(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8月6日心理读书会《动机与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经典著作解读人性了解自己》读一本好书,成长一个人。一米心理读书会欢迎您的参加!【8月读书会书目】《动机与人格》作者:(美)马斯洛 8月6日 心理读书会《动机与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经典著作 解读人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在看动机与人格。一种健全的友谊允许表现出适当程度的服从松懈,幼稚和愚蠢。最近看到一句话,有一天不再寻找爱,只是去爱。不在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不在追求成长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开始。在看到这句话之前我好像都是在追求前面一部分。呵呵。爱真的不会因为给予别人自己就会 常州·晋陵北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健康者身上,可以越来越清楚的看到,理智和冲动是协作的,而且强烈的倾向于殊途同归,而不是分道扬镳。《动机与人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手上还有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马斯洛《动机与人格》、沈从文《边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敖全集、世界名著100部……这样的话,司法考试和GRE是不是要泡汤了?我希望因兴趣而读书,并不愿为考试磨灭热情,所以一直走的很慢。就算是作死的节奏吧,泪奔。在这里,无文凭的陈寅恪先生是我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