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庭心理学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女性心理学】女人的品味看她的服饰;女人的价值看她的丈夫;女人的性格看她的语速;女人的修养看她的家庭;女人的智慧看她的男人;女人的魅力看她的微笑;女人的胸怀看他的包容;女人的勇气看她的眼泪;女人的抱负看她的学历;女人的寿命看她的姿色;女人的成就看她的后人,女人的学识看她的气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骂我的话。心里骂骂就得了。想知道我的逻辑,看看我的主页上针对这条帖子的后续几条转发。我承认对心理学没深入研究,只是觉得,男孩被教育成这样,对他自己对家庭对国家都不利。何况孩子不等于杀人犯//@土方没有蛋黄酱:看不懂最右的逻辑 //@冰纨要赶超蜗牛:最右奇葩//@哈箩4436: 因为男生从小受到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文化长安#【爱的序位决定家庭的幸福】今晚,心理学专家李旭涛博士作客幸福有约沙龙,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关于“家庭幸福与爱的序位”的讲座。他采用现场演示的方法,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为大家诠释了在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如何排列爱的序位以及警示大家需要从父母不幸的脚本中走出来方可获得幸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婚姻心理学】结婚以爱情为本,但始终坚持,女人婚后的生活水准,绝不能低于婚前,以前吃牛排的,婚后只能吃KFC。以前打车的,婚后只能挤公交,这不是结婚而是骗婚。女人对婚姻牺牲良多,为家庭放弃事业,为孩子放弃个人,如果连婚前的生活水准都保不住,还不如别结了。[兔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复@冰激凌笑哈哈: 人类孩子的成长,与原生家庭划清边界最决绝的行为是什么吗?把自己奉献给宗教,奉献给一个高于家庭的人类的理想,这时候你的三个条件轻易的同时满足了。这里的奉献是指成为宗教神职人员。从心理学中个人成长角度看,宗教在形成个人分化上,是很有意义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讲完这堂情绪心理学就算是基本解放了…呼一切顺利,杨老师今天又讲到找对象问题只记住了三条:感觉,家庭,人品…哥哥你赢了哦[爱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微博有书客户端#洗脑就是运用一系列手段影响和控制别人的思想。现代社会洗脑无处不在,洗脑隐秘地运用在宗教、政治、广告与媒体、教育、家庭暴力以及刑讯等众多领域,它们不知不觉地影响、动摇和改变我们的感情和信仰,每个人都难以幸免。#洗脑心理学#洗脑心理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Wu Chen:发展心理学迄今为止最惊人的公认的重大发现: 父母所创造的共享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后天成长基本无影响。… 知乎用户: 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 - 知乎 (分享自知乎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心理学课上经常讲: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为什么我长这么大从来都不配拥有。然而让我最痛恨的,却是自己的无能为力。都是至亲至爱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榆中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一个人处在抑郁状态时,如果他还可以把愤怒转移在其他家庭成员上,那他是安全的,我们需要温柔的坚持用一种宽厚的心态去温暖他,不要怪罪他,因为他正处于糟糕的自我感下,缺少改变的力量。”哎妈,心理学的东西真是简洁而有力。 蓟门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点常识都知道,应当引导人们放大自己的视野,用不倦的教诲去帮助他人找到教导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地说不要打,能有任何有益的驱动么!?家庭暴力和体罚等事件是幼年创伤引起的,主要由父亲引起的,这种简单粗暴的论点早别现代心理学社会学所抛弃。在父亲节发这种东西,本身不是内心的歧视在作怪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看了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一本在序言就让我动容的书,里面对恋爱的解释挺有意思:恋人是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模型;我们有可能在恋爱中重复”家庭错误”、而这正是我们想要治疗这种“错误”的诉求;而恋爱的成功、或失望甚至分手,都会告诉我们:自己和伴侣,其实都是独立的个人。#心理学笔记# 查看图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知道没教养的定义以及哪些行为属于没教养,可就是lowB心态的觉得不能便宜别人或者别人可以这样我不这样就亏了。从心理学来说这是一种从众,说到底还是家庭文化所形成的思维影响造成的,这种思维很难扭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五个原因】 逆反心理Reversal Mind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在家庭中它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产生原因一般包括: 1不切实际地期望 2对孩子过于严厉 3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4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5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类家庭的父母全然不知,子女多辛苦[泪] //@悠洋的琴:@哆啦A梦滴幸福生活 逻辑清晰,内心强大 林毛毛:如果你稍微懂一点心理学常识,就会明白子女要想走出原生家庭的窠臼,需要多么努力。问题很大的原生家庭,父母尽早闭嘴,是对子女最大的慈悲。 //@冬冬大美妞妞:吸取经验教训,这也算是教训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有句话3岁看小7岁看老,心理学角度一个人所表现的一切行为都可追溯到童年时期而0-7岁的创伤会影响一个人一生,一个会犯罪的人家庭教育不会好到哪去,所以责令父母带回去管教简直是可笑,现实就是很多判决很不公平但是没办法只要社会存才法治人治和道德是永远不会统一的,这就是现实//@A_Aiba: 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