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原本大学微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毕业时我的一个老师就送给我三本书南怀瑾大师的《原本大学微言》、《论语别栽》。自己没有沉下心来好好阅读,现在我想还为时不晚,言出必行,行必有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国家民族之间,早在公元以前,就能接纳外族归附移民,不记宿仇,没有种族歧视的成见,除了中华民族,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因为中国文化,本来有“王道治天下”…“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仁义精神…也可以说…“华夏”文化,早已在公元以前,就实行了人类大同的理念——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学》和《中庸》两本书,文章很简要而且美丽,后来的《孟子》一书,也是这样。我小时候读书,要学写作古文,老师们便告诉我们要熟读,熟背《大学》《中庸》《孟子》的文章。那么,文章一定会写得四平八稳,而且很好。(摘自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通过@微盘 下载了@阿海水工部 分享的"南怀瑾选集 第10卷(原本大学微言).pdf",推荐给大家! 南怀瑾选集 第10卷(原本大学微言).pdf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平常有人问我,你那么大的年纪,还忙些什么呢?我只有对之苦笑,实在说不清楚。因为一个真正立心做学问的人,实在永远没有空闲的时间。尤其是毕生求证“内明”之学的人,必须把一生一世,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好学深思的领域中,然后才可能有冲破时空,摆脱身心束缚的自由。——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二十一世纪开始,即将来临的人类社会中,人们几乎丧失了人性,完全是“心被物转”的时代,工商业的科技文明愈发达,精神文明愈形堕落。有如一把秤的两头,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所以对于孔门心法“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先贤明见,的确有重新认识、从头反思的必要。—《原本大学微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疼爱自己的家人和儿女…还要了解他有反面的坏处和恶习惯。换言之,当你讨厌自己的家人…也要切实了解他有美好的一面。不可以单凭自己私心的爱好或厌恶,就全盘偏向。但是,人是很可怜可悲的,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成见,就否定了一切。因为人是最难反观自己,最难反省自己的。——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國文化所謂百家爭鳴,諸子並出的階段。從表面聽來,諸子百家爭鳴,那一定是何等的熱鬧,非常的有趣。事實上,所謂爭鳴,所謂諸子的學術思想,都是圍繞著一個傳統的中心在轉。這個中心,便是“道”,也就是儒、道並未分家,諸子百家也並未分家的天人之際的“道”。/南懷瑾先生《原本大學微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卓忆笔记# 我正在使用多看阅读 for Kindle版看《南怀瑾选集第10卷+原本大学微言》,Kindle上的精品阅读时光,与我的朋友共分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通过@微盘 下载了@redcool 分享的"南怀瑾选集_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pdf",推荐给大家! 南怀瑾选集_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pdf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原本大学微言 西方艺术史 资治通鉴(柏杨)-->慢慢读嘛 The Hobbit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个人立身于这个社会,都要给自己定位,也就是自己要确定这一生要干什么,在做这一件事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怎么做,"止"于这一理念上,才能处变而宠辱不惊,处事而无悔。-------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陆法与海洋法】~看《律政巾帼》突然想到这一段:「例如好称现代民主法制的美国,也走入法律繁多的弊病.…所以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他主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孟子也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噢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原本大学微言_百度百科】内容简介《原本大学微言》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作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大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南怀瑾老先生在他九十多岁时最推崇他的两本书《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这两本也是我最爱,几年来翻读了好几遍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很多,不应仅限于《弟子规》,可以选择更高含金量的南师著作《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易经系转别讲》,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开始,这些教材最契机。只有让国人尝到了国学的甜头,才会主动的去认识国学,晓得好歹之后,才能认祖归宗。 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