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巨流河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2/100,《巨流河》P1—P27这本书在手里有段时间了,终于找到了看这本书的欲望。@十点读书会 @warfalcon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重读《巨流河》,一个台湾作家的视角看民国时期的中国和中国人,好像回到民国读南开中学,上武汉大学,不要打仗就好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巨流河#一九四三春风远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巨流河#从巨流河到哑口海,从波澜壮阔到静默无声,她们的一生含着理想,坚持着抱负,持续着成长,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阅读清单#,36/365,“巨流河”始,“月亮与六便士”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母亲抱我去看他,说:“这孩子是您救回来得,她爸爸在德国念书,还没有给她取名字,您给她取个 名字,纪念这个缘分吧!”这位医生为我取名“邦媛”,在我生命之初,给了我双重的祝福。 我长大知道此名源出《诗经》(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巨流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巨流河·齐邦媛# 历史可以一笔带过,文学不能。生命的长短,可以用时间去衡量,但内涵和经历的丰富充实程度,无法衡量。故乡也许只是一个可以遥想却再也回不去的名字,而这部著作来到大陆,是替作者真正还乡了。景仰这样一位女子:平和温暖,高贵睿智,严谨而且才华横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本悲伤的书拿起来就应该一口气看完,千万不敢断断续续。这本巨流河被我拖了四年,四年间从头看了不知道几遍,每次都在中间卡住。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拿起从头看,一次性哭个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巨流河」。刚看到不到60页,就成为了在地铁里抹眼泪的人。无华丽修饰的语句带来强大的震撼,从不关心政事的我感到无限悲壮。从地下铁出来,看到今天强烈的阳光和拥挤的行人,不到百年光景,却觉得现世陌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忧伤的《巨流河》//@四月二日: 忧伤时世。 //@巨流河的微博: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读书#《巨流河》(台版),齐邦媛著。这才是教育部该列到青年必读书目的书!书中(尤其前半部分)很多悚人而真实的画面:月夜听日机轰炸、一岁半的静媛死了(姐姐抱抱)、湘乡一年乱世中的安宁、流亡中的老师是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掉落后月夜追卡车、月夜歌声的感伤⋯⋯但愿世间没有战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恶劣的环境里端正的成长,就像张伯苓校长说的:“你不带校徽出去,也要让人看出你是南开的。”#巨流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网页链接 这本书,比之于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没那么波澜壮阔。比之于齐邦媛的《巨流河》,没那么源远流长。 分享自Kindl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巨流河-大上个星期包好书皮准备看的时候,看了10页左右感觉看不进去,心里想坏了,不是我的菜,换了一本契诃夫的感觉超好,周六休息了一天旁晚从书架随手拿了一本再次翻开,一页一页带我走回民国时期战乱年代,首次感受那个时代生活中人们的状态,每一个记录都敲击着我的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值班,看书《巨流河》。 南院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有没有中国关于抗战的书籍译本?如果有,那些经历过战争时期的老人,和那些由被篡改教科书教育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看到这些书中悲愤的情感,会有什么感受呢?最近《四世同堂》和《巨流河》交叉着看,都不待见岛国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