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李鸿章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复@stpaul0906:你这话说的可笑了,国家讲的是信誉,你不坑人家,人家怎么会来的,一国之事非一家之事,这是李鸿章讲的,英国掌管中国海关结果成了大清最清廉的衙门,918事变国民军北上支援,你主子派红军阻击国民军我没说错吧,苏军入侵东北,东北军奋起反击,你主子武装保卫苏联,卖国求荣无过于你们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生际遇,无非是“成败利钝”四个字。 读过李太白,“成”的时候就知道怎么抒发; 读过苏东坡,“败”的时候就不至于太狼狈; 读过李鸿章,“利”的时候就知道怎么乘胜; 读过曾国藩,“钝”的时候就知道怎么挺住。 总之,读得越多,我们大脑中预装的灵魂就越多,生命的张力就越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代苏皖系的学者,有些人同情李鸿章,委婉地说甲午之耻、马关条约,责任不全在李鸿章。曾国藩对李鸿章、李翰章两兄弟,作过评价,说李家两兄弟,贪财,贪得很。当代湖湘作家,描写李瀚章,说当时的官场,有诈骗钱财的,有偷窃公款的,还有打家劫舍的,唯独李瀚章,贪财有道,外号官场佛子,颇受好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李鸿章悲催的最后六年(上) @微看点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曾国藩书法欣赏】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四大名臣”,谥“文正”,是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好字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我们评价一些历史人物或者观点的时候,一定要现在当时的背景下,或许这样我们就会原谅一些事一些人,因为当时的情况可能只能那样做或者必须那样做。换了你不见得比他们更英雄!比如李鸿章,慈禧老佛爷! 潍坊·九龙街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巢湖烔炀镇老街的李鸿章当铺开始修复。原有的木雕构建基本腐烂,只能用新的木件代替,修旧已无法“如旧”。尽管如此,这种迟到的文物保护总比不保护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李鸿章访英期间,主人邀请他看足球赛。李看了半场后,莫名其妙:那些汉子,把一只球踢来踢去,什么意思?英人说:这是比赛,而且他们不是汉子,是绅士,贵族。李摇头说:这种天气,为何不雇些佣人去踢?而要自己来?跑得满头大汗?回头内热外感,伤风感冒就不妥了,谬矣哉,谬矣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by孙文《上李鸿章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文登事件发生后,李鸿章赶紧跑回威海指着威海众警察的鼻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骂道:你他妈的要是早生一百多年,我的北洋水师就不会全军覆没了!威海众警官一脸不解道:老中堂何意?李鸿章骂道:甲午海战,是北洋水师和日本在约架呀!日你先人的,你们要是各拘留十天半个月的,我的水师就不会都死光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只有威海警方能开发出李鸿章需要的公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南京大屠杀与曾国藩李鸿章屠杀南京城相比是小乌见大乌。曾国藩李鸿章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攻破南京城后,大火整整烧了七天,直到第八天,天降大雨才熄灭,十年后,南京城的人口还不及屠城前的一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李鸿章,大清的糊表匠!放在现在讲,一个出色的CEO!! 李鸿章如何签下马关条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李鸿章晚年写的对联 享清福不在为官 只要囊有钱 仓有米 腹有诗书 便是山中宰相; 祈寿年无须服药 但愿身无病 心无忧 门无债主 可为地上神仙。 横批:天天开心 [偷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点评了李鸿章如何签下马关条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刚读过历代经济得失,清朝末年,李鸿章就是先放手让社会资本兴建铁路,等铁路建好了,就威逼利诱,各种下三滥手段,最后把铁路收归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