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电子书电子书下载 -- 最新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logo

所有论语别裁(上下)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Devin Sun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p> <p>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p> <p>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恶居下流,天下之恶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p>

来自微博用户Devin Sun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p> <p>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 所谓“察察之明”,为人太过精明,做部下的就不容易发挥他的才能。 ... "不痴不聋,不做阿姑阿翁。“ ... </p> 居上要宽,天下无全才,若要求过严,则人无法尽心办事。 为礼要敬,主要是要有诚心,只是做足表面功夫是没用的。

来自微博用户读书旮旯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论语》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遗憾的是一直没有认真的读过它。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懒惰,二是古文功底太差,就是个中国应试水平。从大一开始就有过拜读的打算,可是一直没有实施。这次终于下决心开始拜读,为了避免太难半途而废,先拜读一下南怀瑾老先生的这本论语别裁。有朋友建议要读原滋原味的经典,我还是对自己的古文功底没有信心。想收获些什么,能收获些什么目前还不知道,但乐趣和内心的安宁肯定是能收获的。

来自微博用户读书旮旯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那是明朝以后,朱家皇帝下令以四书考选功名,而且必须采用朱熹的注解。因此六七百年来,所有四书五经,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p> 我觉得朱熹注解四书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因为他只是表达了自己对于原文的理解。孔子思想被局限在朱熹的认识范围之内,朱家皇帝似乎要负部分责任;主要责任还是得历代读书人来负,太过功利,读书又不动脑子。

来自微博用户w1nter1eaves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随时随地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得于心,就会得到会心的微笑。 1.”学“的含义? 学:学问,指做人做事,不是指文学好。 孔子认为”学“是学而之人,即达到做人道德的最高标准,发挥了”人“的最高成就。道家称之为”真人“。 2.学问从哪里来? 学问不是文学,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随时随地要思考,见习,体验,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 3.“说”的含义? 悦者,会心的微笑,有得于心。 第二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为学问而学问,就准备着一生寂寞。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远”是形容知己之难得。“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远不一定是空间的远,也可能是时间的远。eg: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后汉武帝时才兴盛起来。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非常赞扬孔子。了解了这五百年之远的寂寞,就懂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 第三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 一般人碰到艰难困苦时会怨别人、甚至怨天,这种怨天尤人的心理就包括在“愠”里。而人如果能做到自己痛切反省,发现自己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内心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学习人生之道,即人生哲学的开始。 最后,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 我们不妨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 “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何是众乐乐? 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有此胸襟气度,也自然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越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 Notes: 1.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孟子·梁惠王下》 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 自己奏乐自己高兴不如大家一起奏乐一起高兴。 2.“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苏轼《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应该是说,闲时沉下心来,暂时摈弃了琐事烦忧,只是这么静静的坐着,反省思量,修身养性,一日仿佛有两日那么长,且你这一日所收获的,无论于身于心,都足以值平时两日,你过了一日,就像是过了两日。 3.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心灵宽广,无所不容的至高心灵境界。 4.忘形失意 失意忘形:这种人可以在功名富贵的时侯,修养蛮好,一到了没得功名富贵玩的时侯,就都完了,都变了;自己觉得自己都矮了,都小了,就连人也不愿见了,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失意忘形。 另: 得意忘形:儒家经常告诫人,不要得意忘形,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人发了财,有了地位,有了年龄,或者有了学问,自然气势就很高,得意就忘形了;所以人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难。 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5.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 ——苏苏耆【宋】 地位越高越不能容人,物是外物也指其他人,身是自己,是身份到了高处便只能容己的意思。

来自微博用户曲水流觞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p> <p>西方人常自称为十字架的文化——爱下一代。大家知道,美国是孩子的天堂,中年人的商场(等于赌场),老年人的坟场。到现在为止,西方文化的结晶就是如此,只知道爱下一代,下一代长大了,结婚了,就是夫妇。对父母、兄弟、姊妹都不管了。由男女变成夫妇,而家庭,而社会,而国家,横着向世界发展,又下而爱孩子。就这样循环下去。他们自认为是十字架的文化,我看这个十字架断了,是丁字架的文化,因为没有上半截了。</p>

来自微博用户曲水流觞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一个人基于利害而作人做事,最后招来的是怨怼;对于朋友,若是以利害相交,要当心,这种利害的结合,不会有好结果,最后还是怨恨以终。</p> <p>古代的诸侯立国的大原则,是要谦让就位,最后又功成不居,所以老子就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上古文化的传统思想,后来儒道两家都奉为圭臬。而中国几千年来历史的事实,每当拨乱反正的时候,都是道家的人物,用道家的思想来完成大业的。等到天下太平了,才由儒家的人物出来大讲治平之道。道家的功成身退,而又退得不大好的有两人,一个张良,一个诸葛亮。比较退得可以打八十分的是姜太公,诸葛亮大概可以打六十五分到七十分,因为欲罢不能,只好鞠躬尽瘁了。</p> <p>这个“立”,是自己真实的本领,自己站得起来的立。不怕没有禄位,也可以说是不求人爵的位子,只管天爵的修养。同时也不要怕没有知己,不要怕没有人了解,只要能够充实自己,别人自然能知道你。</p>

来自微博用户曲水流觞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来自微博用户ginobili666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来自微博用户ginobili666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来自微博用户Azeriོl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Az.:自然 這本書最好的內容還是《論語》本身 而南先生則藉由他的所知所學 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實際問題 相對深入地構建了一個系統性很強的框架 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審視 同時 因為對於大眾傳授的關係 又能具體而微逐條解說 頗具觀點 即使總有偏頗 卻也是殊為難得的。 -学而第一 <p>我们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将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就自然会找出孔孟原来的思想。这叫做“以经解经”,就是仅读原文,把原文读熟了,它本身的语句思想,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以这个态度研究《论语》,它可以说前后篇章贯而通之,因此我不主张改编。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 我们研究孔孟思想,必须要从《论语》着手。并不是《论语》足以代表全部孔孟思想,但是必须从它着手。现在我的观念,有许多地方很大胆的推翻了古人。在我认为《论语》是不可分开的,《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们手里的书中,现在看到文句中的一圈一圈,是宋儒开始把它圈断了,后来成为一条一条的教条,这是不可以圈断的。再说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是一整篇文章。至少今天我个人认为是如此,也许明天我又有新认识,我自己又推翻了自己,也未可知,但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是如此。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文学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的,学问之道在自己作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所以“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孝悌不是教条。换句话说,培养人性光辉的爱,“至爱”、“至情”的这一面,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什么是“忠”,古代与后世解释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做,这叫做“忠”。这个忠字在文字上看,是心在中间,有定见不转移。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温、良、恭、俭、让 我们中国人过去读历史,主张要学以致用,它的精神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懂了过去就要知道未来,这也就是诗的精神。</p> <p>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是《学而》这一篇的精神所系。他说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就归结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 -为政第二 只有春天二月间和秋天八月间,“春分”“秋分”两个节气,就是在经纬度上,太阳刚刚走到赤道中间的时刻,白昼黑夜一样长,气候不冷不热很温和,所以称历史为春秋。这就是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在这一个时代当中,社会、政治的好或不好,放在这个像春分秋分一样平衡的天气上来批判。 孔子为什么推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第一,有道德思想,没有德业的成果,只能说他有道,不见得有德。有道德的思想,又有德业的成果,道与德配合,才叫“道德” <p>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这是孔子观察人的道理。 一个人作学问修养,如果平常无所安顿之处,就大有问题。有些人有工作时,精神很好;没有工作时,就心不能安,可见安其心之难</p> -八佾第三 <p>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古代衙门前的大屏风,上面都写有“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四句话,已经流传下来一千多年了。后来到清末腐败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p> -里仁第四 <p>雪峰禅师所谓:“语语从胸襟中流出,盖天盖地。”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 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p> -公冶长第五 以上四篇是孔门学问之道的纲要,本篇是拿事例来说明孔门的学问,对话录和讨论集的味道更浓。 <p>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曾国藩的相法便说:“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 谓之文也。 数年以前,因事牵连坐了牢。三个月后出来了,碰面时,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三个月坐牢经验,有诗一首。是特别体裁的吊脚诗,七个字一句,下面加三个字的注解。他的诗是:“世态人情薄似纱——真不差,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交了许多好朋友——烟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p> -雍也第六 <p>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 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p> 这六篇连起来,等于是全部《论语》中孔子师生之间学问问答的纲要。 -述而第七 《论语·述而》第七,等于是《学而》这一篇的注解,并且连带发挥前面六篇的内涵,引伸了学问之道。述,即是叙述、记述的意义。 <p>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了他担忧的四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假如有人问,孔子的学术思想真正要讲的是什么?可以大胆地引用这四句话作答,这就是他的中心。也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的目的,立己立人,都是这四点。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 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 现在的科学家,超过三十五岁以后,就很少有科学上新的发现了。有新发现的都是年轻人。而学问思想到五六十岁成熟的时候,人就凋谢了。我前面也说过,人类古今中外的文化,都是二十几岁的文化。就是继往开来,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是没有成熟的。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p> -泰伯第八 《泰伯》第八这一篇,等于是第二篇《为政》的个人学问修养的引伸注解。第八篇的题目《泰伯》,也就是这一篇里所记载的,孔子经常标榜的圣人——吴泰伯。 <p>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事实上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学以致用,真正的学问,要和作人做事配合。他也是告诫学生们,对一件事,有一点还不了解,还无法判断时,不要随便下断语,不要随便批评,因为真正了解内情,太不容易了。</p> -子罕第九 第九篇《子罕》,可以说是第五篇《公冶长》、第六篇《雍也》两篇内容的引伸。多半是讲孔子的思想,与学问教育的观点,以及一般历史思想观念的阐扬 <p>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 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百丈大师的几句话:“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 不足畏也已。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 与权。</p> 一般把《论语》二十篇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面十篇为上论。《论语》上半部的最后一篇,也就是上论第十篇《乡党》,因为这一篇多半是记录孔子日常作人处世的态度,比较枯燥一点。事实上以现在的观点来说,也就是孔子日常生活的素描。本其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一方面,等于研究孔子的一个结论, -乡党第十 《乡党》一篇,记载孔子如何作人。后世的人们,敬重他的成就便尊称他所谓“圣人” -先进第十一 <p>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 先进。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 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p> -颜渊第十二 下论《先进》第十一篇已经讲完了,这是对于上论的《学而》——个人的内养,《为政》——个人发挥到外用的一些事实的注解。 <p>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 由己,而由人乎哉? “礼”是什么呢?《礼记》第一句话,“毋不敬,俨若思。”就是说我们要随时随地很庄严,很诚敬。这个“敬”并不是敬礼的敬,而是内心上对自己的慎重,保持克己的自我诚敬的状态,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老僧入定的样子,专心注意内心的修养。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是君子吗?孔子知道他弄错了,告诉他不忧不惧是不容易的,要随时反省自己,内心没有欠缺的地方,没有遗憾的地方,心里非常安详,等于俗话说的:“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鬼不惊。”内心光明磊落,没有什么可怕的,有如大光明的境界,那时一片清净、祥和。孔子所讲的不忧不惧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普通的不忧不惧。 这里有三段司马牛的问题。下面是第三段: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 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 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匿、辨惑?子曰:善哉问!先 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匿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 及其亲,非惑与? 三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崇德”,充实自己的修养。这个“德”字不一定作道德讲。以现代观念说,如何使自己的心理、精神、修养到高深的程度。第二“修匿”,就是如何改进自己内心思想、情绪。第三“辨惑”,怎样才不致于糊涂,怎样才是真正的有眼光,有智慧,看得清楚。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 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欧阳修有一副名联说:“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p> -子路第十三 《子路第十三》篇,以连贯的观念来看,这篇文章是对上论《为政》篇以后所作的发挥。就是说一个人学问的内在修养与外用,当然包括了过去所谓作官的学养,乃至作人与做事的道理。 <p>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利则大事不成。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 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 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 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常听人说中国功夫,什么是功夫?我说,方法加上时间,加上实验,就等于功夫。有方法没有用时间练习,怎么会有功夫?任何一种功夫都要有恒。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p> -宪问第十四 原宪说,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我没有病,只不过穷而已 <p>“浮生所欠唯一死,人世无由识九还。”吴梅村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 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 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中国古代谥法称“文”是很难的,根据《谥法》解的记载,称文的有下面几种:一、经天纬地,二、道德博闻,三、勤学好问,四、慈惠爱民,五、愍民惠礼,六、赐民爵位等六种。如明代的王文成,清代的曾文正,就是这个“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 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 人、下学而上达。我知者,其天乎 一般人等到知识比较丰富,头脑思想比较完备的时候,由于年龄的增进,勇气就消退了。历史上无论中外的人物,往往是老年人的智慧比较成熟,如配合了年轻人荣誉感的冲劲勇气,就会开创出新的历史境界。</p> -卫灵公第十五 <p>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 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 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 子忧道不忧贫。</p> -季氏第十六 <p>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 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 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 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p> -阳货第十七 以《论语》全书二十篇而言,最后的几篇等于作结论了。尤其这里第十七篇,是上论第七篇《述而》的引伸,所讲大都是孔子为人处世的重点,后世用来作为借镜。 <p>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 则足以使人。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 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 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 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 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 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 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 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 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p> -微子第十八 这一篇和第八篇《泰伯》有相呼应的作用,也可以说,这两篇是连续的。《泰伯》篇是上论接近结论的一篇,《微子》这一篇则接近了下论的结论。这篇所记载的,都是与孔子当时的学说思想有关的事情,所以记载中完全用孔子的话的地方就少得多了。而是记载一些与孔子思想有关的个人历史。 这一篇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历史哲学的一种观点,第二个重点是个人的立身处世,自己的人生观,人生哲学,究竟该走哪条路线。 <p>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p> -子张第十九 第十九篇的记载,与上论第九篇《子罕篇》性质有相同之处。《子罕》这一篇,记载当时孔子做学问、言论、行为的实际教育理论,现在《子张第十九》这一篇,讲到孔子的学生乃至门人,受孔子教育以后,对于孔门道学的发挥。 <p>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 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 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 人也? 子夏曰:日如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对人,学问并不一定可贵,但是文人有知识,最喜欢乱叫。我们几十年来,社会乱成这个样子,首先闹的还不是一般不成器的知识分子。借题发挥来闹,对某一人不满意,就借题发挥的闹,结果把一个国家闹成这个样子。这些人也真可怜,没有中心思想,而且多半是穷极无聊,处处不满意,实际上是乡巴佬说朝廷。这就是博学不一定有用,博学要笃志,有一个中心,意志坚定,建立人品,那么知识渊博,有如一颗好的种子,意志的坚定是肥料,培养出花和果来。内在没有一个中心,知识越渊博,思想越危险,觉得样样都有道理,容易动摇,应该是真理只有一个,要把它找出来,所以要笃志。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一个人有高度的修养,就是君子之人,有三种变相:看起来不可侵犯,实际上跟他一亲近,又非常温和,充满了感情,但听他讲话,尽管他说笑话,但他言语的内容,又非常庄严,不可侵犯的。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 仰之。</p> -尧曰第二十 这一篇,孔子的话仅在最后一点点,而其余完全是讲中国历史文化的精神。应该说这一篇是历史的书,或者归附到五经之一的《尚书》中去,这是讲尧舜之间的历史。 <p>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有一点,他为什么要从尧开始?我们要指出来。因为尧、舜、禹这三代是公天下,而孔子的思想是“天下为公”,但是他当时是在春秋战国的帝王政治时代,没有办法把这个话说出来,所以删订《尚书》从尧开始,这一点大家千万注意。我这个话不是偶然随便说的。况且整个研究了孔子言行的思想精神,就会发现孔老先生还是瞒了我们一手。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我们后世年轻人读古文会觉得麻烦,就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没有从研究中国字入手,尤其现在更是如此。 美国对于越南的问题,为什么弄到如此结果?不能说美国人中没有眼光远大,没有世界性的政治家。但在美国的现行的制度下,任何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军事领导家都没有办法。因为他们讲“科学管理”,民主自由精神的法度把他们难住了。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 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 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 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 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 之吝,谓之有司。 这一节书到此结束了,就是自“子曰:学而时习之。”开始,全部《论语》二十篇连起来,都是学问。学问不是知识,不是文字,学问是拿人生修养来体验,随时随地来学习,才能达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这样,才能算是“知言”,才不是白读了《论语》。</p>

来自微博用户小天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风雅颂 赋比兴 当年老师要解释的这么清楚 大家怎么会记不住 哎 风 文风 地方性 雅 艺术 文学化 颂 政府 公式化 赋 写实 比 比喻 兴 情感流露

来自微博用户小天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关于 六十而耳顺的解释 很牵强

来自微博用户chiara蛋清君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p>

来自微博用户chiara蛋清君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p>

来自微博用户Shawn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那么"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我们既然要自尊,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 "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世上的人,聪明智慧大多差不多,反应快叫聪明,反应慢就叫笨。你骗了聪明的人,他马上会知道,你骗了笨人,尽管过了几十年之久,他到死终会清楚的。难得有人真正笨到被你骗死了都不知道,这个道理要注意。</p>

热门历史类电子书下载

论语别裁(上下)TXT免费下载,论语别裁(上下)PDF免费下载,论语别裁(上下)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结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谁知我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