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道德情操论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推荐《道德情操论》和《博弈与社会》[酷][酷][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道德情操论看入迷了,禁不住每段话都朗读起来。世上怎么有如此好的作品,斯密真真真是经济学之父。[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特别肯定说 道德和水平是挂钩的。正比关系。道德情操论好像说道德和经济挂钩的,还没看,应该对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自从读了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满脑子出现着一句话:你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感受当事人的感受与感知,才能真正懂得他人。身边有很多人总喜欢探讨他人,殊不知他人内心深处的体会,未免错想或误会。 西昌·州一医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走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一片冰心在玉壶(2015/7/19)》有的时候总是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见人,不见物,默默地过。读《道德情操论》悟出的一点道理是“快乐是可以感染别人的,其他情感则或许不能”,于是一些事情总是一片冰心在玉壶(2015/7/19)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同情心作为《国富论》的基础思维,贯穿到亚当斯密对于经济的思考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起点,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引导西方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工业文化转变。 工业文化的基础是参与者的立体思维。。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强调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是在**教义爱邻如己的基础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书语】当真诚的赞扬不能被看作某种值得赞扬的证明时,它几乎不可能带来多大的快乐。——《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类生活的不幸和混乱,其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对一种长期处境和另一种长期处境之间的差别估计过高。贪婪过高估计贫穷和富裕之间的差别;也行过高估计个人地位和公众地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高估计湮没无闻和名闻遐迩之间的差别。#道德情操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感觉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所主张的思想和佛教的菩提心有近似之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斯密《道德情操论》说,“正义是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道德则是这座大厦的装饰。这准确地说明了道德与正义的关系。道德不是无所依傍地存在,相反,道德依附于正义之上,这是毛与皮的关系。我们判断某件事是否是道德,依据的不仅是其结果是否看起来符合道德,更关键的是,过程是否符合正义——南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等】读完这一本,我想读《道德情操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喜歡吵架。總覺得吵架是一種自卑的表現,骨子裡想征服別人。更不願意跟愛的人吵架,對自己和對對方都是一種傷害。我不願意同你吵架和不願意同我媽吵架的情緒是一樣的。看了一點經濟學五十講第一講,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適合我。至少我曾經壓抑了某種人類慾望去成全我媽的道德觀和期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道德情操论》大概是我以自主意识读完的第一本巨著,通篇都是精彩到让人拍案叫绝的论述,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话——“不要去读还活着的人写的东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实在不想说自己看过多少书,但是《道德情操论》里讲的很明白,是“伟大的旁观者”,我们自己想象的旁人的目光让我们不做傻事。我们完全可以肯定,鸡汤作者都是不读书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同情心和利己心。二者是人性的两面,一个正常的人也就是两者达到平衡的人。而圣人是前者远多于后者,俗人则是后者超过前者。可以说,二者是支配人性乃至人类历史的发展的两条道路,政府和市场、正义和邪恶、和平与战争、危机与拯救,像极了亚当斯密留给世界的两个孩子:《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