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电子书电子书下载 -- 最新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logo

所有文明之光(第二册)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jenny_ing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科学不仅要能被证实,而且还必须具有可证伪性,是否可以用经验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线。注意,这里说的可证伪性是指逻辑上留有可证伪的可能性,并不等于说一个科学的命题是假的。为了理解可证伪性,我们来看几个不可证伪的例子就容易懂了。 1. 上帝的存在性,这件事我们没有办法验证,因此我们说这个问题不是科学而是宗教问题。 2. 重言式(因为它永远为真),比如1+1=2,这是定义,不是科学。如孤傲你明天说“3的定义为1+1”,那么它也正确,因为定义总是正确的。 3. 列举了所有可能性,比如说命题“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因为它总是正确的,无法证伪。 4.从错误的前提下可能得出任何结论。因此,虽然这些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论证方法在科学上毫无意义。比如说“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海水就会沸腾。”这个命题无法证伪。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在包报纸杂志上天天说“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 这样的话,但是却始终有人说,“没有(一件已经存在的事情)...就没有...”,这就是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推导出任何结论的现实例子。这个结论或许是对的,但是这种说法不符合科学,因为这个命题无法证伪。 上面这些都是非科学的例子,但非科学并不等于伪科学,非科学的结论未必是错误的,只是它的结论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到的,如此而已。从这些例子中还可以看出,任何正确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命题都不是在科学研究的范围内中。在西方学界,科学这个词切不可滥用。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排斥那些所谓的一贯正确和绝对的真理。</p>

来自微博用户jenny_ing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所有的科学结论都应该在理论上有被证伪的方法,才有可能导致人类科技的进步。波普尔在他重要的著作《客观的知识》一书中,用这样一个模式来描述科学知识的积累过程: 从发现问题一 到提出假说尝试解决(tentative solution) 通过证伪来消除错误(error elimination) 最后,产生新的问题二,如此循环往复。 随着问题的深入,尝试解决问题的理论正确性也越来越高。科学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而更应该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质变。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下面这个简单而著名的公式: P-TS-EE-T 因此,科学不仅要找到正确的结论,而且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p>

来自微博用户jenny_ing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伪科学是指那些宣称为科学,或者面熟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方法论或者经验。伪科学除了禁不住科学的检验,常常还具有如下特征。 1. 没有试验根据的断言,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药片广告动不动就“绝无毒副作用”(证明有毒副作用是容易的,证明没有毒副作用是非常难的,不能因为现在没有发现毒副作用就证明它不存在,因为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2. 证明和结论之间不符合逻辑。比如有一个小国,经济非常落后,老百姓吃不饱饭,要靠邻国援助才能勉强度日,但是它却宣称自己的制度比其他国家更优越。显然,所有客观证据都是不利于这个结论的。 3. 不能根据其理论设计具有可证伪性的实验,或者所依赖的的实验不具备可重复性。比如韩国汉城大学教授黄禹锡在干细胞的研究方面发表了很多具有突破性成就的论文,但是其他学者无法重复他的实验结果,2005年他被揭发伪造数据,后来他被判刑18个月,缓刑两年。另外,美国一些伪科学家做的所谓证明灵魂存在的实验,都是不可重复的。 4. 以偏概全,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时,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那种。现在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比如一些研究人员做了100组的实验,挑选出10组支持其结论的数据发表。 在生活中,并非任何事情都需要冠以科学的名义。一个牧师或者禅师承认自己是神学家,并不会因此被人瞧不起,他们的言论也不会因此而被人忽视,也不会有人说他们是伪科学家。但是,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和科研规范一致,那就会被称作伪科学家了。伪科学家常常使用这样一些手法。 1.提出模棱两可的命题“既要······,又要······”。这在科学上常常是废话。 2. 没有操作流程的明确定义来说明证据是如何取得的,他们的实验无法重复。 3.没有适当的控制对照组,比如很多被退回的论文投稿都是如此。 4. 没有适当的限定条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大多数科学理论都有着非常明确的限定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理论预言某些现象是否会发生。 5. 只依赖正面支持而不接受挑战。使用“尚未被证明是错误的命题就一定是正确的”这种错误的逻辑。 6. 以偏概全。依赖个案,或者选择性地使用试验结果,只选择有利证据而故意省略不利的证据。 7. 以批评方不能拿出证伪的证据来反驳,指摘批评方的论点错误。在科学界,提出理论的人有举证责任,而不需要批评方来举证。 8. 使用误导性的语言让非专业人士相信其科学性。比如纯天然药物、秘方等字眼。 伪科学家们一般都缺乏开放性,逃避同行评议,甚至表现为学霸作风,压制不同看法,视批评者为敌人,攻击批评者的动机或者人格。在很多重大项目的论证中,这种学霸屡见不鲜,他们在行为上其实已经是伪科学家了。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争论双方不出差以科学的依据,而是动用公众和媒体的力量来进行辩论,这些都不是科学的做法。</p> 那个...其实...非伪科学家也这样子批评同行的啊...

来自微博用户jenny_ing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当然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成本。松下幸之助讲,任何一种好的生意必须是能够盈利的,否则就是对人类的犯罪,因为有限的资源本可以用到其他地方。同样,一个好的产业也是如此,而不是长期靠政府补贴。事实上,我们没有看到哪个靠政府补贴的产业能够持久。之所以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还保留了传统的火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成本低。因此,强调环保和低碳发电的同时必须做到成本不至于太高,才会最终受到全世界的接纳。</p>

来自微博用户Martin,真心热爱生活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牛顿,1696年被任命为英国皇家造币局总监,还主导了一系列的对抗假币的活动,还是挺神奇的一件事。

来自微博用户球球快跑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穷则思变

来自微博用户球球快跑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在这样的前提下,亚当 · 斯密对政府的职责规定得非常清楚,邢就是对外 保卫国家,对内维持治安和司法,以及建设和经营公共工程。而对于经济 生活,政府少操心为好。让商业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自由竟争,优胜 劣汰。自由竞争这个今天已经被人所熟知的概念,是贯穿亚当 · 斯密的整 个经济学理论的一条主线。今天,西方国家自由派经济思潮依然占上风, 这可以追溯到亚当 · 斯密的时代。定国富论)中还有一些和经济学一般原 理没有什么关系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重视教育。 <图片3>

来自微博用户球球快跑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美国宪法十条修正案 <图片1>

来自微博用户球球快跑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笛卡尔方法论 <图片1>

来自微博用户sangwf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1791年拉瓦锡主张采取地球极点到赤道的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为1米。接着,又提出水在密度最大时(4℃),一立方分米的质量为1千克。原来这两个单位是这么来的。取自#文明之光#第二册科学时代。

来自微博用户吴军博士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今天美国西海岸最后的一缕阳光。我在《文明之光》第二册里,讲了欧洲大陆的最后一缕阳光。

来自微博用户inter19-西安国米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文明之光#继续看起第二册,希望有生之年能像吴军老师一样,亲身去书本中的地方,更加真实的感受那种文明!@吴军博士

来自微博用户出版人周筠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今年春节,一位好友带着孩子,按照《文明之光》中的介绍,奔赴欧洲追寻文明的踪迹,我们都在微信里看他每天的图文直播。//@inter19-西安国米: #文明之光#继续看起第二册,希望有生之年能像吴军老师一样,亲身去书本中的地方,更加真实的感受那种文明!@吴军博士

来自微博用户吴军博士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是啊,我在《文明之光》第二册的《科学时代》一章中也阐述了这个观点,科学是一种方法,不是结论。既然是方法,就没有什么隔行如隔山只说。//@Jaze_Road: //@出版人周筠: 请看@吴军博士 的这篇文章: 网页链接 在科研中,方法远比结论重要得多。 //@张兆晋: 科学思维比科学知识更重要。

来自微博用户selbstkennen梁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光影之中,看文明 (豆瓣书评 - 关于书籍《文明之光(第二册)》) 光影之中,看文明 (评论: 文明之光(第二册))

来自微博用户黄河肆鬼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伟大的曼哈顿计划,伟大的富兰克林,伟大的盎格鲁萨克逊,伟大的美国人民。本周地铁读物——《文明之光第二册》

热门历史类电子书下载

文明之光(第二册)TXT免费下载,文明之光(第二册)PDF免费下载,文明之光(第二册)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结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谁知我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