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分解(七三):武家最大的美德——隐忍 在七百多年的乱世中,最后一位雄主德川家康,他成功的最大要诀就是隐忍。按德川传序言中的原话:“勇士真正的美德,不是玉碎, ...(发自@微博桌面 微博桌面首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学期看完的(杂)书:白色巨塔(第二部),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解忧杂货店,菊与刀,生命、宇宙以及一切,基本无害,知日·铁道,知日·犬,退步集,笑书神侠,达·芬奇密码,悟空传,千年悖论,乌合之众。The Time Traveler's Wife、M is for Magic和时间简史依然没有看完[拜拜]偶发空缺已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可以用「菊与刀」代表,那么中国呢?】@乱剑绘西风:剑和梅 先说梅 有很多其他国家熟知中国历史的人,特别是日本,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坚韧,日本人很奇怪,中国在历史上屡遭大难,屡次被外族入侵,从五胡乱华,到元朝,再到清朝满族入关,再到二战被… 网页链接(分享自 @知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忽然无法直视菊与刀……(不,从刀的角度就更……)//@凌寒子VF-27:花间错哈哈哈哈哈哈//@谷大白话: 《菊豆》 //@所长别开枪是我:肿褶//@杨莹cherry:花间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犹大圣徒999: 花则累//@壮圆柴:花千骨。//@李铁根:信达雅!//@杨莹cherry:花间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崇尚菊与刀的极端民族 总是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战争时凶残到令人发指 和平年代又如此文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接上)这就使得“个体---个人---主体”三者,对日本文化而言均不缺乏。虽然至今,日本在三者关系上仍多少有些冲突(菊与刀),但却使日本能够顺利走入近现代语境。而中国的问题恰在于至今尚无法在文化内使“个人”充分浮现,这一缺陷让中国迟迟滞留于前现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 ——《菊与刀》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泼墨,倾茶,碎瓦,边关刺血攻伐。哪日金戈铁马,扬一路尘沙。沉睡,搁浅,倾轧,燎原的罂粟花。哪日鳞片尽拔,如落日的繁华。疮痍,苦痛,挣扎,菊与刀的践踏。哪日斩断趾爪,撕裂了伤疤。你断黑色长发,把唇边血轻擦。合掌誓,不会再跪下。愿我有生之年,得见吾王,君临天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 7/100,《菊与刀》35.85%—56.55%。对“名誉的情义”让日本人既克制又极端,既固执又善变,但这毕竟是一种精神负担,长久以往会让人抑郁。7-7打卡~@warfalcon @十点读书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樱花、江户时代、幕府、榻榻米、寿司、和服、菊与刀再加一个穿着红色衣服打着遮阳伞的你,构成了一道厚重而又美丽的风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平手政秀在织田信长菊与刀中只是简略说对织田信长失望,觉得自己有负所托,没有真正明白织田信长的才能。在桶狭间战记中,则是织田信长中了反间计,以为平手政秀中饱私囊,然后平手政秀切腹明志————感觉后者真实很多嘛。虽然这样织田信长就不是传记中那个算无遗策的人。不过当时我看书也觉得蛮奇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有话说#【菊与刀:抗战中日军死亡人数之谜】 珍爱和平!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因此和日本打交道,一是要小心警慎,二是没必要讲太多道理。不按规则出牌才可能赢牌!//【慰安妇一晚遭50人蹂躏终致残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如果要了解日本文化并不是只是为了方便拿“岛国文化”打趣,我更推荐<日本物哀>这本书而不要去看<菊与刀>,本居宣长写的那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也有《菊与刀》啊,西方罪感文化,中华乐感文化,大和民族耻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