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茶经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圣陆羽则认为,烹茶,最好用山中石地上慢流出的新泉之水。——见《茶经》五之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不管何水,秋深了,宜独饮。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手工一片打满锤目纹纯银茶则,陆羽《茶经·四之器》:“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捂脸笑太可爱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茶经的时候我觉得我整个人都高大上起来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谈茶记(12):诚意》《茶经》曾经两次提到余姚人虞洪的故事,一是在四之器的瓢这一节,二是在七之事的虞洪获大茗的典故。对于只有七千多字的《茶经》,用如此之多的文字来写一件事情,到底有何深意呢谈茶记(12):诚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夕茶事】 千万年来遥看星空 浩瀚无边 千百春秋禅钟梵响 茶经翻遍 乙未兰月银河涟涟 牛郎隔岸织女鹊盼 往昔疯僧皎然狂饮 陆公鸿渐倾心茶经 唐诗宋词茶香浸染 竹林皎皎女子素纤 同赴一场茶的漫约 心事绽放流萤火种 茶约鹏城 七夕竹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红袍分享# 【不知春的来历】为什么叫不知春呢? 说有个叫寒秀堂的书生,平生爱茶如命,读《茶经》,吟茶诗,作茶赋、喝山茶。一天,他听人说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亲临其境,于是,向武夷山出发,哦,不对,那时叫崇安县。@桑更嘉措@竹子兰花草@花间夏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确实功夫茶确实与陆羽《茶经》有直接继承关系,前贤早有论述。我更喜欢这一种充满生活味的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泡茶时,要以正面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十点读书会 ——《茶经 茶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刚在亚马逊Z.cn购买了 '《茶经》 [Kindle电子书]' ~ 【唐】陆羽。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徽茶文化渊远源长(陆羽《茶经》中提到的安徽茶有舒州、寿州、宣州、歙州茶),可惜3卷本《安徽文化史》对“徽茶文化”论述很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陆羽巜茶经》论水,讲的山水,是指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为什么陆羽强调泡茶山泉水要"石池漫流",除我在《茶席窥美》中的详细解读外,今天读巜黃帝内经》又有所悟,豁然开朗,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具体内容在高级班的课中,与同学们分享。古人文字,字字皆宝。反对的人,全部是读不懂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一种朋友,不一定会与他分享喜悦,你忧虑之时他必定为你分担。清茶濯心。《茶经》说:“茶性俭,不宜广”。对于痛苦,并非所有的人都愿意思维,有人选择绕道而行,有人选择遗忘。温润泡,倒掉苦,倒掉涩,将生活予人的苦痛都倒掉,茶由此变得柔和。仿佛人生许多重负,在此刻,被劝导解下@醒醒是超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犹记得那年,在一个雨天,那七岁的我躲在屋檐,却一直想去荡秋千,爷爷抽着烟,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微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唐代茶具之陆羽《茶经·四之器》----烹荼雅器》[转载]唐代茶具之陆羽《茶经·四之器》----烹荼雅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听《茶经残卷》,题材挺有意思,但盗墓系探险系套路有点……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