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茶经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刚在亚马逊Z.cn购买了 '《茶经》 [Kindle电子书]' ~ 【唐】陆羽。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泡茶时,要以正面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十点读书会 ——《茶经 茶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确实功夫茶确实与陆羽《茶经》有直接继承关系,前贤早有论述。我更喜欢这一种充满生活味的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红袍分享# 【不知春的来历】为什么叫不知春呢? 说有个叫寒秀堂的书生,平生爱茶如命,读《茶经》,吟茶诗,作茶赋、喝山茶。一天,他听人说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亲临其境,于是,向武夷山出发,哦,不对,那时叫崇安县。@桑更嘉措@竹子兰花草@花间夏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夕茶事】 千万年来遥看星空 浩瀚无边 千百春秋禅钟梵响 茶经翻遍 乙未兰月银河涟涟 牛郎隔岸织女鹊盼 往昔疯僧皎然狂饮 陆公鸿渐倾心茶经 唐诗宋词茶香浸染 竹林皎皎女子素纤 同赴一场茶的漫约 心事绽放流萤火种 茶约鹏城 七夕竹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盛夏苏仙岭郴州旅舍:碧竹摇曳风情,赤阳递漾暗明。山径逶迤黛顶,沸泉滚韵茶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谈采茶时说到“凌露采”;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中也谈到“侵晨则夜露未晞,茶芽肥润”。可见他们都推崇带露采茶的,而现代茶业技术则认为露水叶的质量是不好的。原来,茶叶的杀青方式在古代是“蒸青”,在当代则是“炒青”,炒青必须严格控制鲜叶上附着的水分,蒸青则不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水为茶之体,茶为水之魂”好像是写《茶经》的陆羽说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山寺靜 石鐘鳴 幽夢破 看茶經[祈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晨晓#中国喝茶的诗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不管是绿茶娇嫩的诗意还是乌龙绵长的诗意都由来已久。即便不说陆羽的《茶经》,从一般诗文中总能频频嗅到茶香。——余秋雨《两方茶语》 早安!(图片来自网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唐代煎茶图 炉子和器物和茶经对照。还有下茶的技法。 下茶,左手茶则,右手竹夹在釜中打旋,下茶。茶用盏托,茶杯是人喝茶的。茶人手拿茶杯递给人,手印和人口唇相接不卫生。 这个也是茶经教的二沸下茶的方法。 铁釜看上去是平耳,不是竖耳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千里奔长安,南山取茶经[作揖][作揖] //@南山如济:山居長寂寂,世相盡紛紛。莫唱歸来句,歸来有幾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有一种绿茶叫安吉白茶说说其珍奇故事》安吉白茶,虽叫白茶,却属绿茶类。它产于浙江省安吉县,只使用“白叶一号”品种按绿茶工艺制作才能称之。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茶经》记载,宋徽宗在《大有一种绿茶叫安吉白茶 说说其珍奇故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或许你听过不少茶经、茶艺、茶道,然而却极少了解中国茶叶发展现状,“食安说”,三分钟让你了解中国茶叶及现状。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松声、涧声、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声、落子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续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