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语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这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注重修养的主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安·早餐#【品味国学】《论语》里仁: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译文】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啊横跨三个年级,就是这么任性[微笑]顺便论语的老师好萌[甜馨得瑟][甜馨得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论语别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的香港人很喜欢用「洗脑」一词来抗拒中国,其实「洗脑」是西方文化的概念,不是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的概念是「洗心」。简单来说,「洗心」就是没有污染的心、没有垃圾的心,「洗心」可以让自己保持一颗纯洁、纯朴而善良的心。我分享了@夏學論語-潘加惠 的文章 【论文发表:《中国人的洗心与洗脑》(上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操1,操2,百战,千炼等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论语》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人生三十而立,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6/100 #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 【成就】 9【幸福】 8【昨日感悟】冥冥之中有注定,但修炼可让我们更好的面对这些注定【今日三件事】 1. 给WY找BI 2. 下雨瑜伽50分钟,不下雨夜跑2公里 3. 读完论语别裁第5章。开启无论如何完成每日计划模式【小确幸】给好友电话 @十点读书会 @古典@黑白告别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桃园书香】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论语,庄子,古代汉语[拜拜][拜拜][拜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复@吃情忘想:哈哈,我人云亦云,我肯定是知道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才敢说了解,然而你肯定是没看过的,你估计论语都没看过,不知道孔子思想,所以就只能人云亦云了//@吃情忘想:回复@盛唐明华:看过书吗大哥?就会人云亦云吧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论语》讲义─127─雍也第六》雍也第六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注释:(1)三月不违仁:三月,言其久。违,离义。仁者,心之德。心不违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论语》讲义─127─雍也第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巴中身边事#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在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可见中国传统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老人要象个老人的样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还给痛骂“老而不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端坐书房,每日一读。一杯普洱茶,一本论语书。重读孔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优秀者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要有一颗追求仁德大爱的心,坚定人生追求方向,专心专注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顺其自然而有所作为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随手翻几页论语,发现只讲怎么做,做不做在读书人自己。不读书的人,可能不这样做,做也有表演性质:天生反骨,所以上升不到宗教高度,因不困人心,只控言行。如“君子讷与言而敏于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知者不疑,仁者不惑”“古之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论语》记载:一天,子贡问孔子:"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因为只有通过这样一种双重否定,才能证明"道"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