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电子书电子书下载 -- 最新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logo

所有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蘑菇婆罗多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努斯主要与欲求相对,是灵魂基于某种目的而把握可变动的题材的能力的总称</p>希腊语和汉语没法互译,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障碍。。。尼马啊

来自微博用户小祝子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第一巻【善】 1、[善作为目的] 每种技艺与研究,以及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如医学以健康为目的,造船术以船舶为目的,战术的目的是取胜,理财术以财富为目的)在各种目的中有些是从属性的。主导的目的优越于从属的目的。 2、[最高善与政治学] 所以,存在不以别的事物而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否则会陷入无限,变得空洞),即最高善。关于这种善的科学就是政治学。(因为其规定了城邦中应当研究哪门学科,公民学习知识的方向和程度。同时那些最受尊敬的能力,如战术、理财术、修辞术都隶属于政治学) 3、[政治学的性质] 我们对每种科学只能期求那种题材所容有的确定性,因为政治学考察高贵与公正的行为,所以政治学不能像数学那样精确,只能获得概略的确定性。学习政治学需要有良好的品质和足够的生活经验,因此年轻人不适宜学习政治学。 4、[幸福作为最高善] 幸福作为最高善,也就是政治学指向的目的,不同人和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解释。(饥饿以获得食物为幸福,生病以健康,贫穷以财富等)柏拉图提到,除了这些善事物,还有善自身,它是使这些事物善的原因。 正确的推理应当从始点开始走向终点,也就是从已知的东西出发。已知的东西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我们而言,另一种是就其自身而言,我们应该从前者出发。所以,政治学应当从那些有着优良品质的人所承认的经验开始。 5、[三种生活] 有三种主要的生活,即享乐的、政治的、沉思的生活。享乐的生活是动物式的;政治的生活是那些把荣誉等同于幸福的人选择的;德性的生活取决于接受者自己而不是外界授予者,跟追求荣誉的生活相反,所以似乎是更值得追求的善,因为善是不易被拿走的东西。以享乐、荣誉、德行作为目的这三种生活因自身被我们喜爱(牟利的生活是一种手段,其自身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对象),但也不是政治学指向的最终目的。 6、[柏拉图的善概念] 关于柏拉图提出普遍善(善型)的概念,有几点值得商榷:第一、他们用善述说实体、性质和关系,而实体本性上优先于关系,(关系似乎是实体的派生物或偶性[本性])所以不可能有一个型适合这两种不同的善;第二、善有多种意义,(可以述说实体,如神或努斯;可以述说性质,如德性;可以述说数量,如适度;关系,如有用;时间,如良机;地点,如适宜的住所等),所以它不可能是一个分离的普遍概念,是具体的。第三、科学是有范畴的,无法用一门科学研究所有善事物,因为善型指向的是所有善事物,所以是不可想象的。第四、“人自身”和一个具体的人并无区别,所以“善自身”(善型)和具体的善也就没有区别。(第一段提到“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出处:“虽然友爱与真这两者都是我们所爱,哲学家的责任却首先是追求真。”) 所谓善自身的概念是空洞的,即使所有事物产生于这样一个单独的“型”,它也是人无法实行和获得的,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人可以获得的具体的东西。 7、[属人的善的概念] 善在每种活动和技艺中不尽相同,也不是所有的善都是完善的。完善的东西是因其自身而被追求和自足的。幸福是完善和自足的,是所有活动的目的。 人的活动分为三种:影响和生长的、感觉的和有逻各斯的部分的实践的生命,我们探究最后面那种。如果人的活动是灵魂的遵循或包含着逻各斯的实现活动,且以合德性作为实现地好或坏的标准,那么,人的善就是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且要是一生的。 不是所有研究都需要高度的精确性,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同样的始点,要抓住主要的,忽略次要的。 8、[属人的善概念的辩护] 前提(始点)可以推理出多种事实,多种事实也可以归纳出一个始点,他们是可逆的,所以现在要对这些普遍的事实进行研究,以进一步肯定我们的定义和推理。 善的事物已被分为三类:外在的善、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最高善,即幸福在于合德性的实现活动中,属于灵魂的善,其本身就令人愉悦。同时,幸福也需要外在的善作为手段。 9、[幸福的获得] 幸福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且需要一生去完满实现。 10、[在世幸福] 合德性的活动(而不是运气)产生幸福,具有最持久的性质,甚至比科学更持久。一个人按照意愿恰当地去面对事情和选择自己的活动,他就是有福气的。 11、[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 但这不能说后人或朋友的命运对个人的幸福完全没有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12、[称赞与幸福] 称赞某种善事物总要以更善之物作为对比,所以,受到称赞之物不是最高善,本身是善而得不到称赞之物是更好的善,是主导的目的,如快乐(作为幸福的一种状态或性质)。 所以,幸福作为始点是受崇敬的、完善的事物,从各种事实中也可以反向证明这个定义的正确性。 13、[德性引论] “研究”需要有特殊对象,且对其目的或者精确性的追究要适可而止。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根据灵魂中有逻各斯部分的划分,即本身具有逻各斯和听从逻各斯(受影响,如听从劝告),分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 第二卷【道德德性】 1、[道德德性的获得] 自然赋予我们获取道德德性的潜能和学习能力,我们能通过学习而形成习惯获得。所以,我们的品质或者德性怎样,表现在实现活动的性质中。 2、[实践的逻各斯的性质] 那么,应该如何实践才能更好地获得德性?实践的逻各斯只含有概略的准确性,所以,其在具体的行为中需要有具体的对象和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德性会在不及与过度中毁灭,而在适度中得以实现。如节制与勇敢的不及是放纵和懦弱,过度是冷漠和奴莽。 3、[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象征] 德性是与快乐和痛苦相关的、产生最好活动的品质。德性成就于活动,做得相反就毁灭于活动。 因为,第一,快乐容易使得我们做卑贱的事情,痛苦使得我们逃避做高贵的事情;第二,如果德性同实践与感情相关,其伴随着快乐与痛苦;第三,快乐与痛苦的感觉影响我们的实践(行为方式),而我们的实践决定个人的品质(或德性);第四,有三种东西为人们所选择,即高贵的、有利的、令人愉悦的东西,相对应的三种东西为人们所逃避,即卑贱的、有害的、令人痛苦的东西,在这些事物上,好人能做出正确选择,而坏人不能;第五,快乐从小就伴随我们,难以摆脱;第六,我们或多或少地以快乐和痛苦作为衡量我们行为的标准;第七、克制快乐是困难的,而德性和技艺总是与比较难的事务联系,事情越难,其成功就越好。 4、[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合德性的行为除了做出具有这种品质的行为,还要处于某种状态:第一,他必须知道那种行为(有意识地);第二,必须经过因那行为自身而做出的选择;第三,必须出于一种确定的品质而做出选择的。只有去做出合德性的行为的人才是有德性的人,而不是空谈。 5、[德性的定义:种] 灵魂的状态有三种:感情(情感)、能力(获取感情的天然能力)、品质(同这些感情的好与坏的关系)。德性指的是品质。 6、[德性的定义:属差] 德性是一种适度。因为,第一,德性是同感情和实践相联系的,在感情和实践中过度和不及都是错误,适度则是成功并且受人称赞,而成功和称赞是德性的特征;第二,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错误的却有很多,所以德性是一种选择适度的品质。这是从其本质和概念上说,如果从最高善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代表远离恶的极端。 但是,并不是每项实践与感情都有适度的状态。有些行为和感情,其自身就是恶的,如幸灾乐祸、无耻、嫉妒、通奸、偷窃、谋杀等。 7、[具体的德性引论] 但是,这一前提只有深入到具体的德性上,才有更大的确定性。在恐惧与信心、快乐与痛苦、财富与荣誉、怒气与羞耻、言谈与交往方面,都存在过度、不及和适度。 8、[适度同过度与不及的关系] 过度与不及相互对立,他们也同适度的品质对立。 9、[适度的获得] 总结适度的意义:第一,它是过度与不及的中间;第二,它以选取感情与实践中的那个适度为目的。所以,如果好人要做到这样的适度,做好人是不容易的,因此好人也是值得称赞的、高贵的。 既然如此,在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时候可以这样做:第一,两恶权其轻;第二,研究我们自身容易沉溺的事物,找回适度;第三,警惕快乐,因为对于快乐我们不是公正的判断者。 第三卷【行为】 1、[意愿行为] 既然德性同感情与实践相关,而出于意愿的感情和实践受到称赞或谴责,违反意愿的则得到原谅甚至得到怜悯,那么,研究德性就从这两种感情和实践开始。这对立法奖惩也有帮助。 违反意愿的行为是被迫的或出于无知的。(1)被迫的行为:一个行为仅当初因在外部事物上且被迫着对此全然无助时,就是被迫的。(如受他人威胁)有些混合型的行为,出于某种高尚的目的,或由于惧怕更大的恶,而在具体的某个时刻被迫作出选择(通常是放弃一种利益而挽救另一种利益,如船遭遇风暴是抛弃自己的财物以拯救自己的同伴),则可以归于意愿行为,因为其初因在当事人自身中。 (2)无知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知善恶的无知行为(通常所说的坏人),一种是出于对环境与后果无知的处于无知状态的行为(只是对个别事物的无知),后者的行为如果引起痛苦和悔恨,就是违反意愿的,其他情况则只能算作非意愿行为。 所以,意愿行为则是行动的始因在于-了解了行为的具体环境后的-当事者自身中的行为。出于怒气和欲望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违反意愿的行为。 2、[选择] 选择与德性有紧密联系,其比行为更能判断一个人的品质。选择的定义:有预先考虑的意愿行为。 3、[考虑] 我们所考虑的只是我们力所能及而又并非永远如此的事物,而且,它是对于手段的,而不是目的。 4、[希望] 希望是对于目的的。柏拉图认为这个目的是善自身,而智者学派觉得是对个人来说显得善的东西,我认为是相对于能正确判断善事物的好人来说显得善的东西,因为这些人判断的显得善的事物是真的善,也是善自身。 5、[德性、恶与能力] 德性与手段有关,在我们的能力之内,恶也是一样的。人天生具有形成判断和选择真正善的事物,在能力之内的事情没有形成结果之前我们有能力决定结果,德性与恶都是一种意愿行为。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于他的行为,所以,他的品质怎样也由他负责。 【具体的德性】 6、[勇敢的范围] 勇敢是关于恐惧与信心方面的适度。勇敢的人是敢于面对一个高尚的死,或敢于面对所有濒临死亡的突发危险即战场上的那些危险的人。 7、[勇敢的性质] 勇敢的人也对那些超出人的承受能力的事物感到恐惧。但他能以正确的方式,按照逻各斯的要求并为着高尚之故恰当地对待这些事物。 8、[相似于勇敢的其他品质] 出于羞耻感的公民的勇敢,与上述的勇敢相似;被迫的出于痛苦的或恐惧的勇敢要低一等(如军官的迫使);另外,对某些特殊事物的经验也被称为勇敢,还有表现在各种境遇,特别是职业士兵的特殊战争经历中的,一旦危险过大就会逃跑,这也不是出于高尚的真正的勇敢;出于纯粹怒气的不能算作勇敢,如果架上选择或目的则是;乐观的人也不能算作勇敢。 9、[勇敢与快乐和痛苦] 勇敢在恐惧比信心方面的相关程度更大一些。虽然勇敢的目的受到周围环境的赞誉带来愉悦,但总的来说是痛苦的。 10、[节制的范围] 节制是关于快乐方面的适度。最应该节制的是诸如肉体、食物方面的触觉和味觉上的快乐,因为这是动物式的快乐。(从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和触觉的依照等级次序来讨论) 11、[节制的性质] 放纵的人被称为放纵是因为他由于没有得到快乐而不适当地感觉痛苦(由快乐造成的痛苦,如暴食,爱的对象、程度、方式不恰当);而节制的人被称为节制则是由于他在没有得到快乐或回避快乐时不感觉痛苦。 12、[放纵] 怯懦出于被迫,而放纵出于意愿,因为前者与痛苦相关,后者与快乐相关,人们总是选择快乐而回避痛苦。放纵的行为出于欲望和期望,所以是意愿的,但放纵的品质不是,因为没人愿意成为放纵的人。儿童的欲望强烈而放纵,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遵从逻各斯走向高尚(严重时代特色)。 第四卷【具体的德性(续)】 1、[慷慨] 开开是小笔财物的给予方面的适度。慷慨的人以适当的数量、时间、对象使用财物。在挥霍与吝啬两个极端中,吝啬是更大的恶。 2、[大方] 大方是大笔财物的花费方面的适度。大方的人的花费是重大的和适宜的,其结果也是重大的和适宜的。 3、[大度] 大度是对重大的荣誉的欲求方面的适度。大度的人自视重要,也配得上那种重要性。大度的人最关注荣誉而又对之取适当的态度。 4、[在对待小荣誉方面的适度] 在对笑容与的欲求上也有过度、不及和适度。爱荣誉者在欲求上过度,不爱荣誉者不及,适度的品质则吴名称。 5、[温和] 温和是怒气方面的适度。温和的人是以适当方式、就适当的事、持续适当的时间发怒的人,尽管他显得偏向不及一边。 6、[友善] 友善是社交方面的适度。友善的人既不随意讨好人,也不随意使人痛苦。他的友好或所施加的痛苦都出于高尚的目的。 7、[诚实] 诚实也是社交方面的适度,但县关于交往的真实与虚伪。诚实的人拒绝虚伪,但是他可能对自己少说几分。 8、[机智] 机智是消遣性交谈方面的适度。有品位地开玩笑的人被称作机智的。机智的人只说和听适合一个慷慨的人说和听的东西。 9、[羞耻] 羞耻不是德性,而是由坏行为引起的一种感情。羞耻感可以帮助青年人少犯错误。所以我们称赞有羞耻感的青年人。 第五卷【公正】 1、[公正的性质与范围] 基于这样的基础,公正与不公正是两种相反对立的品质。公正有两种意义:守法和平等。守法是整体上的公正,守法的公正涵盖德性的整个范围。 2、[具体的公正] 具体的公正是相关于荣誉、钱物等这类事物的获取的平等和不平等。具体的公正又分为分配的公正和私人交易上的矫正的公正。矫正的公正又分为意愿的和非意愿的。 3、[分配的公正] 分配的公正是两个人和两份事物间的几何比例的平等。这种公正就在于成比例。设A、B两个人,a、b两份事物,那么A:B=a:b,从而A:a=B:b,(A+a):(B+b)=A:B=a:b。 4、[矫正的公正] 矫正的公正指在违反意愿的交易中的关于得与失的适度,矫正遵循算数比例,如B的一件商品价值为V,A用V+n获得,那么A获得的价值为V-n,B则是V+n,所以V-n,V,V+n成等差数列,应在两端加减n才是平等公正的。 5、[回报的公正] 回报的公正是自愿交易中的公正,指的是两种产品依照几何比例关系的交换。必须预先建立此比例关系才能实现公正。货币的产生乃是为了这种公正的需要,它是万物的价值中介。 6、[政治的公正] 政治的公正是真正的公正,只有在几何比例(僭主或贵族)和算数比例(民主制)上平等的人之间才有。此外还有家室的公正。 7、[自然的公正与与约定的公正] 政治的公正又分为自然的和约定的。自然的对任何人都有效力,约定的与初始无关,既定了就要遵守。 8、[公正、不公正与意愿行为] 行公正与不公正都可能处于意愿或违反意愿。处于意愿的是公正的或不公正的行为,否则就只是公正或者不公正的事情。 9、[受公正、不公正的对待与意愿行为] 受公正尤其是不公正的对待是否也会出于意愿?如出于意愿仅意味着知道,一个自己伤害自己的人就可以说是出于意愿地受此对待。如果还意味着违反自己的希望,就不是这样的。 10、[公道] 公道不同公正,优越于公正。法律是对公正的一般的陈述,有些事情不可能只靠一般陈述解决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法律要考虑通常情况要怎么做,这个时候依据的就是公道。 11、[对自身的不公正] 一个人可能意愿地接受一件不公正的事,但不会意愿地接受不公正的对待。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不可能对自身行不公正。但是在人自身中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不公正这种意义上则有可能对自身不公正。 第六卷【理智德性】 1、[理智德性引论] 知行要合一。上面讨论到,灵魂分为有逻各斯部分和无逻各斯部分,有逻各斯部分又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思考其始因不变的那些事物,另一个思考可变的事物,即知识的和推理(或考虑)的部分。。德性就存在逻各斯状态最好之处。 2、[两种理智德性及其对象] 努斯(读者理解的努斯:指的是相对于被动的欲求的[在主动与被动意义上,也可以把感觉作为对立面]、主动的、自足的、独立的、只受自身影响的、有着某种目的的“纯粹理性”)与欲求主导着人对实践的真的追求。灵魂逻各斯的知识部分的目标在于真,考虑部分的目标在于正确。 3、[科学] 假定灵魂把握真有五种方式:技艺、科学、明智、努斯、智慧。科学的对象是必然性的存在,是永恒的。而且科学知识可以传授。科学对某些已知的始点进行演绎和通过归纳走向它的过程中作为证明的方式,这是科学表现出来的品质。只有对始点的必然性相信和了解才说他具有科学知识。 4、[技艺] 技艺是一种与真实的制作相关的、合乎逻各斯的品质。其相反者,无技艺,则是同虚假的制作相关的逻各斯品质。两者都是同可变的事物相关。 5、[明智] 明智是一种同善恶相关的、合乎逻各斯的、求真的实践品质,是一种德性。明智与科学的不同在于:第一,科学考察不变的事物,明智只考虑可变动的、与实践相关的事物;第二,科学是证明的,明智不包含证明。明智与技艺的不同在于:第一,始点不同;第二,技艺包含德性,理智不包含;第三,在技艺上处于意愿的错误是好,在明智上处于意愿的错误则更坏。 6、[努斯] 努斯是把握不变事物和可变事物始点的方式。 7、[智慧] 智慧是具体的和总体的。总体的智慧是努斯与科学的结合,是对于最高等的题材的科学。 8、[明智的种类] 明智有关城邦的和个人的生活。前者相关于立法学和政治学,一般我们所说的是后者。明智相关于具体的事情,是感觉的对象。 9、[好的考虑] 明智包含好的考虑。好的考虑与科学、判断和意见的真不同,它是对于达到一个好目的的手段的正确的考虑。 10、[理解] 明智也与理解相关。理解和明智都同变化而且困难的事物相关然而有所不同。明智发出命令而理解只做判断。 11、[体谅] 明智也包含体谅。体谅是在同公道相关的事情上善于做出正确的区分的品质。理解与体谅都同终极的实践事物相关。 12、[明智与智慧的作用] 明智与智慧是因其自身而值得欲求的东西,它也能产生一种结果,即幸福。明智与道德德性完善着活动。 13、[明智与道德德性的关系] 明智与德性不可分离。德性与逻各斯一起发挥作用,所以,离开了明智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善,离开道德德性也不可能有明智。它是它所属的灵魂的那个部分的德性。 第七卷【自制】 1、[自制、不能自制和关于它们的流行意见] 要避开的品质有三种:恶、不能自制、兽性。其相反者是德性、自制、超人的德性(或神性)。 关于自制与坚强、不能自制和软弱,人们关于它们的流行意见有:第一,前者是好的,后者是坏的;第二,自制者遵守经推理而得出的结论,不能自制者抛弃这种结论;第三,不能自制者出于感情而知恶犯恶,自制者则会使用逻各斯制止;第四,关于节制者都是自制的和坚强的,有不同意见;第五,有些人说明智的人都是自制的,有人说有些明智的人不能自制;第六,人们是在怒气、对荣誉和财富的追求方面说一个人不能自制。 2、[不能自制方面的疑难] 困难在于:第一,一个行为上不能自制的人在何种意义上有正确的判断(知识)?苏格拉底认为有知识的人不会不能自制地做出与知识相反的行为,除非是无知者。所以,不能自制者也就无法正确做出判断了。这种说法与经验不符合,因为不能自制者在行为之前的判断显然是正确的。还有另外的说法。第二,是否自制者都不节制,节制者都不自制?第三,自制是否意味着固执?第四,智者指出,愚蠢加不能自制就会产生于常人不同的行为观念,认为好事是坏事,坏事是好事。第五,不能自制是否比放纵更难改正?第六,不能自制与哪些具体的事物相关? 3、[不能自制与知识] 有知识有两种意义:有知识且运用之,有知识但未运用。不能自制者的知识是残缺的,他或者像醉汉那样不能运用其知识,或者只运用大前提或小前提。

来自微博用户色拉叙勇蛋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古典政治哲学的一个极为关键的思想认识便是对人的社会性的强调,也就是说城邦当中人与人的联合或相互依赖其实是人之本质的社会性的表现,城邦是因为人的社会性而“自然长成”,这个终于还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这边伦理学著作当中找到了相关原文。 亚氏在这段话中道出了他对人之幸福完美状态的认识,这种认识从来是现世的,而不是来世的,建立在对人的社会性本质的认识上,他给出了人的自足的看法——自足的人不是孤独的人,而是存有人伦秩序当中的一个人(如果拿儒家的概念说)。 不过亚氏对这种自足的范围也有说明,这个也就是在本身有关人应该维系多大范围的朋友那个后文章节里面具体阐述。 <p>人们认为,完满的善应当是自足的。我们所说的自足不是指一个孤独的人过孤独的生活,而是指他有父母、儿女、妻子,以及广而言之有朋友和同邦人,因为人在本性上是社会性的。但是这里又必须有一个限制。因为,如果这些关系要扩展到一个人的祖先和后代,以及朋友的朋友,那就没有完结了</p>

热门历史类电子书下载

尼各马可伦理学TXT免费下载,尼各马可伦理学PDF免费下载,尼各马可伦理学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结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谁知我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