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赤地之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开读 张爱玲 赤地之恋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少女是光,妇人是温暖,可他此刻只想要一点温暖。”“中国人反正无论做一件什么事,结果总是变成大家吃一顿。”by张爱玲《赤地之恋》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看完《秧歌》和《赤地之恋》,我觉得张爱玲的写作才华一直在线,只是因为这两部写得有点反Dong,一般人接触不到也欣赏不来。但是,倘若能“去政治化”看这两本小说,你可能会发现:她在小说里针砭的时弊,从古至今都有,放在哪个年代都不违和。不讲政治立场,只讲文学价值的话,这两部小说的艺术造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推门听到丫头哭,冲进来抱着她哄她,她睡了我边上看书,两小时看完了秧歌,和赤地之恋一样不太长,以至于在错字连篇里我都怀疑是不是真的结束了……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这些人都是在时代的齿轮缝里偷生的人。/张爱玲 赤地之恋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服了嗷,才发现秧歌和赤地之恋这两本在等国卖书的地方根本搜不到哈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读书记录# 看完了秧歌跟赤地之恋,整个人都不开心了!#张爱玲#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中国人反正无论做一件什么事,结果总是变成大家吃一顿。”-------张爱玲《赤地之恋》 绿洲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张爱玲《赤地之恋》中,男女主人公去农村参加土改,见识到了中农被当成地主枪毙、地主那怀着孕的老婆被斗到流产、地主被斗到肠子都流了出来后,两人内心惶惑和荒凉极了,好不容易找到个空独处并拥抱了一下彼此。张爱玲这样写:他拥抱着她,这时他知道,只有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有一种绝对的安全感。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5:19:16
的评论有没有看过就不想看第二遍的小说,不是因为乱,而是不忍心,我有这几本,张爱玲的《秧歌》《赤地之恋》,日本小说《萤火虫之墓》 ,方方的《软埋》,余华的《活着》#张爱玲诞辰100周年# 温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正在收听容祖儿的单曲《赤地之恋》(《搜神记》国语版)♬赤地之恋(来自@QQ音乐 百万正版无损曲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赤地之恋,张爱玲,魔术师,造境高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虽然只读过张爱玲的半生缘,但是就这一本小说,就足以让我爱上她、她用琐碎质朴的文字平铺出家长里短,悲欢离合,看起来都是一些日常的碎片,组合在一起,回味的时候,又让人忍不住叹息、今天才发现,她不止写得出半生缘中的压抑,也描绘的出赤地之恋里的黑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封锁》),同语反复为小说开头,空寂、幽玄。除了张爱玲,别人还真不敢用。用了也瞎用,以至于这成了张爱玲的独家标签:“黄尘滚滚的中原。公路上两辆卡车一前一后,在两团黄雾中行驶着”(《赤地之恋》)。实质这不过是一种很古典的存现句与现代电影片头镜语的嫁接合成,“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爱玲: “我只希望读者们看这本书的时候,能够多少嗅到一点真实的生活气息。”~~~《赤地之恋》是继《秧歌》之后张爱玲再度以中国农村为写作背景的作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郑远涛:张爱玲的重要性 张爱玲的重要性 很多人拒看张爱玲,认为她只写言情小说。鲜有人知道,张爱玲很早便写到共产中国农村饥馑(《秧歌》1954)、土改残暴与韩战战俘问题(《赤地之恋》1954)。她关心中国的休戚,但她关心的不是政治功过的评价,而是人在时代辗转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