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茶之路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蒙顶甘露】刚才突然发现打错了茶名[巨汗]虽然有看茶之路,不过看完感觉这部分也没能有留下什么,还是得多温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相约茶文化,寻茶之路。。。 胶南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之路的書已售完,我9月7日到北京再看//@殷德俭民族摄影: 《缅北监狱》出版后,不知@攝影人阮義忠 老师看到没有?想吕兄会赠阮老师的。看到老师昨在沪夏楠茶室,她那有书,想阮老师应能看到了。为今后把黑白照片印的更好,要多听老师的建议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感谢,签名版已不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桔子酒店早餐內容極簡,與空間設計風格相符。餐廳窗外靠牆角落的竹子綠意煥然。上海書展開幕日上午接受新浪採訪、晚上簽售,抽空買了10冊上海譯文出版的《毛姆文集》,才讀幾篇就像回到了初中初識這位文豪時的心境。昨天在“茶之路”空間待了一下午,工作坊上海站的學員特來相聚,感覺課好像還沒上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茶学了这么久,,我还是不觉得我会做茶,,爱茶滴我,,茶之路,我会坚持很久很久,,走很远很远。想太多失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南国书香节#西山居展位~好大的屏幕在放剑三的视频~简直好看!!电影既视感!犹豫好久,买了本看了会心情有共鸣的黄叽传~放弃设定集和腿子的画集~抽奖没抽到九霄[悲伤]本来想给师姐搞一个,可惜抽的的是胸章~old先的画集超级帅!舍不得拆~下手了本《茶之路》,嗯…我会看的[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几日在上海,从PACC和龙美术馆,到且坐和茶之路空间。来不及记录,彷佛只有片刻的停留,它们就成了生命中的印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们对恶形恶状事物,总是缺乏美好想象,比如老茶头。喜欢老茶头韵味,却半信半疑节制品饮。老茶头为何物?渥堆发酵过程中在边缘处凝结的「锅巴」,被铲下来?鲜叶释出的糖分与茶青搅拌而成的「疙瘩」,被筛出来?在《茶之路》发现老茶头喜人来历:最细嫩的芽叶在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且饮且读--两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推荐两本很棒的茶书籍:《茶之路》《茶之书》,并附上读后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初试岩茶,@武夷山石 的花香水仙。香气浓郁,特别特别特别舒服。两泡下去大汗淋漓,痛快!寻茶之路漫漫。幸而有很多好友可以分享、交流@粉粉719 @-左轮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若尘寻茶记:白云禅寺的钟声——梅若尘》若尘寻茶记:白云禅寺的钟声在武夷山,出名的寺庙是天心禅寺,知道白云禅寺的人似乎不多。我在《茶之路》中看过作者对白云寺的描写,说其中有一个老道会做野茶,若尘寻茶记:白云禅寺的钟声——梅若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之路…种善因,结善果[祈祷][祈祷][祈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寻茶之路真辛苦,我的左脚肿了,右脸肿了,背部肿了,脑门肿了,嘴里也肿了,制茶老师们都叫我赶快回家找医生看看什么原因,昨晚到家七点过就休息了,一觉醒来到早上七点半了,全身很疲倦还是要坚持出差贵阳。 凯里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茶之路》摘》《生活月刊》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他相信川茶只是为名声所累,并不是不好喝,“茶的好坏没办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讲,我们在做茶的过程中,只要尽力去把一个地区茶的本真个性展现出来,《茶之路》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国的茶之路,在唐以前一直走的是两条线,当然到现在也多少有些如此。一是民间大众路线即上文提到的放了调料的煮茶方式,显得粗犷接地气。另一条即是文人士大夫的路线即从杜毓开始思考的一条清雅绝尘的茶道之路。@Yzoxii 西安·含光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寻茶之路,探访景迈山! 普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