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茶之路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镜兄茶之路空间摄影展[鼓掌]祝贺@一镜止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之路“清凉夏茶会” | 迎宾茶:一保堂的冷煎茶 | 高嶋宗则老师:里千家抹茶 | 岩崎直子老师:景谷大白和文山包种野放 。我很喜欢,不多评价,茶之路等同于品质,令人佩服的是两位老师和整个团队对一次茶会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和每一个小细节的排练 谢谢你们的用心![花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先生每次有好茶,必定会留给我品尝,只有尝遍百家茶,才能真正读懂茶,武夷茶人向来自重,很多茶人更是打击诋损别人家茶,又多少人能做到面对一泡茶,不带任何情感纯粹的去品它,我想只有从心底真正爱茶之人,才能做到爱茶而不言其他,装腔作势惜茶之人拿泡好茶喝不明白的又何其之多,学茶之路漫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之路*器# 景德镇陶艺家董全斌的最新作品:「止」铁胎花影茶碗。凝视间难以忘怀的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工作坊才圓滿,接著天天都有採訪與分享。昨天應1881婦女團體之邀去聊《我的生活,我的創作》,台灣同鄉們還陪我一起到〈茶之路〉看李止的展覽〈山行〉。晚餐後回公寓倒頭就睡,醒來看到學生設計的《人與土地》展覽海報。歡喜發佈,權當給博友們的請柬,4日開幕6日講座,歡迎大家來琉璃博物館共聚一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上下“清凉茶会”,来自东京的岩崎直子,“茶之路”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美好“夏日周末”@上下SHANGXIA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之路-《生活月刊》... 茶之路夏茶席之煎茶@茶之路RoadofTea @夏楠 于@上下SHANGXIA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北京路联合书店深处别有洞天的茶之路茶室。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说了一年多,终于来拜访茶之路的茶室。灰墙的院子中绿意盎然,枫树茶树都被小辛照料得很好,室内茶器摆放有秩,怡然雅致。时隔半年又喝上同桌马岭泡的茶,居然喝得有点醉。走之前买了中意的崔在皓做的两个白色茶杯(图5),温润的感觉让人感舒心,至于那100元一克的茶…我蹭两杯就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篇文字有关于李止的「山行」系列的深度解读,而“茶之路”微店亦同步推出更多作品网页链接『李止 山行』李止 山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上海茶之路,山行布展现场,可惜我要月底才能前往,谢谢策展人夏楠,谢谢几位过去帮忙与记录的师弟,谢谢[抱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茶之路,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学茶,你一定要慢慢来!记得5年前刚接触茶饼时,它的优点,就特别感兴趣,通过学习的知识,并花本钱尝试实践,不断的学习请教交流改变,现在每年收获稳定的销量,我想这就是知识在实践中坚持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茶之路空间。龙美术馆。(图3、7 拍摄/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拜訪了茶之路的空間,反客為主的為Zoe的瑞典媽媽沖泡了我們的八年陳大紅袍,她愛烏龍,她也愛我們的大紅袍,開心的下午,雅室配好茶。 [嘻嘻][嘻嘻][嘻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国的茶之路,在唐以前一直走的是两条线,当然到现在也多少有些如此。一是民间大众路线即上文提到的放了调料的煮茶方式,显得粗犷接地气。另一条即是文人士大夫的路线即从杜毓开始思考的一条清雅绝尘的茶道之路。@Yzoxii 西安·含光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寻茶之路,探访景迈山! 普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