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词与物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总之,真有点才华就要学会浪费它。希望姑娘们能研究一下自拍角度,小伙们懂得掂量词与物的重量和节奏,如果我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统治,那我希望统治者是美以及思想。(来自王老师的朋友圈,为了我的眼睛我决定与大家分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现在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论文为中心!确定这个中心思想由此展开所有活动。那么,论文要写什么呢 按照钱老师的建议 我应该赶快查阅词与物的资料 可以开始着手了 那我就放弃读 规训与惩罚了吗 好吧 有限时间里只能做取舍 不可能都读 精力有限 好吧……我开始宏大的工程了:词与物的文本翻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知识的理解格栅——读《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 - 豆丁网 知识的理解格栅——读《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个新青年的自我选择与个人指向,终将意味深长。 [耶]//@占artshop:2012年元旦,《新青年第一场:阿占的词与物》抛砖引玉,而今,各位同道师友的努力让我深感并非时间无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校稿中,惊现【禁用词】!好在编辑事先已圈改,我则用蓝笔再改,由【满清】至【清朝】再至【清廷】似更妥罢。汉语真是奇妙,愈改愈妙。福柯的【词与物】【话语与权力】理论,阿隆的【历史只是一种客观的幻觉】立场,罗兰巴特的【符号帝国】情调,在中国出版物的制作流程中都能一一体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吃饭,是人人都有的能力,我们常说,两人单独吃饭,而不讲两人单独殉情,这是词与物的孤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分享自北野自治区 《词与物以及想象》 - 词与物以及想象 为广州《中学生报》“作家讲坛”栏而作 现在我住在海边。黑色的礁石上凝聚了很多扇贝和水草。海水昼夜不息地摇晃... (来自 @头条博客)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福柯有两个状态:哇,故事书一样很快翻完一本[震惊]VS纯理论,寸步难行,一天看不到50页[泪流满面]。前者代表《疯癫与文明》《不正常的人》《临床医学的诞生》;后者代表《词与物》《知识考古学》。最后结果都一样:看完了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表达啥意思[别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说他是尼采的传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时LHC设备事故造成的实验延期,我和几个师弟师兄在胡扯中还提到两种可能:1、宗教恐怖分子的恶意破坏;2、对Higgs粒子的发现和未来应用会威胁我们宇宙的稳定性,为防止出现因果悖论,根据人择定理,实验必须出问题。回想起来,这好像也是触发我当年制作《词与物》长臂猿袭击天文台的灵感来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时最客观的文字,就是最干净的文字,词与物--客观到只有最基本的词,名词,动词,最少的连词。越是特殊的事物,用这种文字就越有力量,如果事物本身具有巨大力量的话。比如描述“五四”大街,几乎无须任何修饰语,把那些地名连辍好,摆放好,去掉所有多余,就有事物本身的力量。越客观,越致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符号-传媒#诚如在表象的秩序中,取代和分析表象的符号也应该是表象本身,货币若本身不是财富的话,就不能指称财富。但货币成为财富,是因为货币是符号;而表象应该首先被表象,以便随后成为符号。——米歇尔·福柯《词与物》p.235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刚在@微盘 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文件"【福柯】事物的秩序(即词与物).djvu",推荐你也来看看!【福柯】事物的秩序(即词与物).djvu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里面我喜欢的几首包括《八大山人画鱼》《黄山谷的豹》《老虎作为成人礼》《梦见老虎》…啊,全是动物…也是词与物…可以对照史蒂文斯还是谁的狐狸诗看(我老年痴呆记性不好)。然后我最最喜欢的就是,看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词与物》 “喜欢宁肯的书,但不明白这几年为什么出那么多重复的,他的几部长篇之外,基本没有新的,都是不断重复,这本以为新书了,还是长篇的单独章节就变成了所谓的短篇了,哎”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英语里的legal和illegal是不是“合法”和“不合法”?翻译上也十分值得怀疑。词与物真是一对魔障,很容易诱人进入情怀之争而非实证问题的解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符号-传媒#存在着一个语言内在的“机制”,它不仅决定了每一个语言的个体性,而且还决定了每一个语言同其他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正是这一机制,作为同一与差异的持有者,作为邻近性的符号,作为相似关系的标记,才能成为历史的支撑。——米歇尔·福柯《词与物》p.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