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词与物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词与物》已收到!很开心!谢谢!@碎碎的天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程巍:大叙事只是一种世俗神话,是权力压迫集团的政治修辞学(意识形态),同事也是被压迫集团的政治修辞学(乌托邦)。要想让别人相信连它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它显然不能利用劝说,而只能利用催眠术。词与物、现象与本质在这里发生了两次分裂,以致词越走越远,再也找不到物,现象再也不是本质的再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衡水二中装铁笼# 说几句不好听的吧,当然也不是我说的,是福柯在他的《词与物-知识考古学》里面说的,学校,家庭。精神病院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都是监狱,只不过人对其的接受程度和忍耐程度不同,并为了生存将很多监狱逆向合理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评论@诗人默雷 的博文【境遇:在詞与物之間】:" 尽管幸福之门被鹫的脚掌关闭 但心中的玫瑰尚未枯萎 维特根斯坦说:幸福和不幸 是两个世界,而远非两种境遇 正如生与死是两个世界 而远非两种境遇一样 你在混沌之中感受某种..."查看原文:境遇:在詞与物之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966年,继尼采宣布“上帝之死”后,福柯在《词与物》的篇末宣告了“人之死”。“人是近期的一项发明。并且也许正在接近其终点…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评论@诗人默雷 的博文【境遇:在詞与物之間】:" 用什么来证明一种活 一棵梨树或一株杏花,还是一缕风 触动!"查看原文:境遇:在詞与物之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福柯,词与物。 一个简单的道理非得以这么拗口的形式表达,典型的装逼。[挖鼻屎] 以后自己也这么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符号-传媒#事实上,就其原始的和初始的存在来讲,语言首先存在于简单的有形的书写形式中,语言是事物上面的一个印痕,是散布在世界上的一个标记(这个标记是世界上最最不能抹去的形式的组成部分)。——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p.57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符号与其所指物的关系现在存在于这样一个空间中,在其中,不再有任何的直接形式把它们联结在一起: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是知识内部的一物的观念和另一物的观念之间建立起来的纽带。(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p.85)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还差《词与物》,永远保持思维紧张度的神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福柯把「词与物」送给索莱尔斯时写的话:"送给ph.是,他懂得将词语从事物的重量中解放出来,使之获得生命。M.F"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视频: 词与物】 (分享自 @优酷)j假期帮姐姐家的店做的视频 词与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丑就要多读书#《悲剧的诞生》个人觉得很好读,不晦涩。《恐惧与颤栗》克尔恺廓尔的思想一直很感兴趣,我喜欢他神学家的身份甚于哲学家。《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第一部分是在说《知识考古学》的内容,这本书一直有阴影[生病]。计划重读《词与物》[思考] 安徽大学(新校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词与物》 ★★★★ “生活无处不极权。”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着好熟悉,这不是《词与物》嚒[偷笑]你也把représentation 翻译成“表征”吗?[嘻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上在家看书,想查阅福柯的《词与物》,在书架上没找到,也想不起来放哪了,怕是丢了,上尉给我下载了电子版,上网查了一下这本书现在在旧书网上都能卖到一百多块钱一本了。所以说,有人问我看那么多书看完之后怎么处理,我的回答是:等着给我养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