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语》研究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高中生的获奖作文文采就是类似于心灵鸡汤[思考]想当年我们写一篇好作文里有n个成语,还有论语……我还是好好研究我的英文作文吧[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很喜欢研究论语,短短几句话,为人处事,品德修养都说尽了,有悟性的会受益匪浅,每次看都觉得之前其实没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由论语想到的:宁登国是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国学研究,免费开办国学讲堂,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宁教授从在古代中国就影响深远的儒学、道家、佛家的积极的思想来介...文字版>>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长微博_长微博工具_...)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先睹为快#《论语译注》是对“四书”之一的《论语》进行的释读,撰者充分把握《论语》成书的历史背景与前人注疏的流变,并广泛吸取现代学者对原著的研究和论述,按章节以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进行综合阐述,层层深入,帮助读者最大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改名后获得成功的名人》改名后获得成功的名人(2016-02-1921:18:24)分类:姓名研究1、我国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王昭文,因受《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启发,22岁时改名王朝闻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分享自@百度文库)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 《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是研究以孔子为代表的 儒家...阅读全文请戳右边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阅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方知《古今图书集成》乃类书,可作版本校勘,不宜作训诂佐证材料。皇注论语乃梁朝皇侃《论语义疏》。在作研究前,先得选好底本,校勘正误。粗略浏览,即知之前错误颇多。又知南宋名人王应麟,于是猜测:吾师之名得于此乎?啊叻啊叻,果然我读书只能搞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天慢悠悠做土豆沙拉的美好仿佛凝固了……今天死在了论文上。我的老师说我应该研究出小说的运行机制……要从逻辑上,哲学上,伦理上分别论证小说架构的世界如何发展……大写的蛤?不要跟我讲伦理肛肠啥的老师你是不是觉得写同人文的人就该熟读大学论语和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要逼死我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红皮,金字,小册子,喜欢这种风格;越来越能明白为什么古人能研究出那么多受用的兵法、论语呀,因为专注、极致,现在的社会太嘈杂了 ,仔细想想每天做的那些事,就像随意发的一条微博,发完了也就那么过去了(分享自 @数英网DIGITALING)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老师的同学问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她打出这句话时我就知道要问文这个字。遇见一个好老师是多难呀,因为一个老师首先需要会学习。温故知新为师。我们的学术训练确实有问题,文学院的研究生竟不知哪怕不是最好的,也是基本的论语注疏是哪一版。阿弥陀佛。正态分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是个理科生,所以我打算讲讲论语和我的研究生生涯小段子。想出这个点子的我太英俊了。还要感谢我不怎么懂论语的室友,让我享受到了忽悠的快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那么,另外一部深深影响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是孔子的《论语》,曾仕强老先生研究《论语》70年,他说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就是经典,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吗?那就从2500多年前学起吧…… 临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很多研究《论语》的人,也在研究:孰为孔颜之乐?你不能理解他们在乐什么,你就还不能掌握快乐的能力。快乐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孔子天生内在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生命是喜悦的!他绝粮于陈蔡,整整饿了7天,他还是乐。…依然可以体会到,此刻当下,你呼吸所带来的快乐 这就是快乐的能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哇,我突然觉得中国文字真是博大精深,看来我要好好研究一下成语,顺便再看看论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徐仁甫先生《古书属读研究》将论语中图1、图2内容解读为将某曰插在引语中者。王力先生亦曾在其著作《汉语语法史》引特殊插语法和特殊分句位置(图3),并指出不能找出极其偶然的现象和现代相当普遍的现象相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邵纯:关于《论语》我有四个“读不懂” 】我读《论语》有两次,第一次是1974年全国“批林批孔”,当时我是新疆机械研究所的一个车间副主任,要负责组织工人们进行“批林批孔”的活动。对于批孔,昼夜不停,声嘶力竭地辱骂一位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第六届“国际企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