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近思录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近思录 - 百度百科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兔子] [思考]《近思录》,有数处严苛也,过!过,犹不及。严苛,在绝多化了,则权变未通,乃不尽人情也。此,其所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习中~~~陈畅老师说一开始读宋明理学的要领:①面对异文化的心态,将其陌生化,搁置之前对宋明理学的所有感觉与认知(立刻想起:知觉是什么?);②理学是关于生活的学问,仁义礼智信;③先读两本书《近思录》《传习录》,并且随时在生活当中、生命当下来体验。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現代人點校古籍真是粗疏。張京華輯校本《近思錄集釋》 上來第一條就有重大錯誤:“靜極而動”誤作“陰極而動”。連封面都有錯字:“輯校”誤作“輯較”。人家或也未必不是想用“較”字,因為此書所“校”者尤在比較四家注本。但當看到點校者後記自己用的字還是“校”,就知道封面還是印了錯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动静节宣,以养生也; 饮食衣服,以养形也; 威仪行义,以养德也; 推己及物,以养人也。 慎言语以养其德, 节饮食以养其体。——朱熹·近思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网页链接 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 分享自Kindl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近思录:当文人风骨遭遇政治强权(上)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三本书《近思录》。 南昌·南昌大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习中~~~陈畅老师说一开始读宋明理学的要领:①面对异文化的心态,将其陌生化,搁置之前对宋明理学的所有感觉与认知(立刻想起:知觉是什么?);②理学是关于生活的学问,仁义礼智信;③先读两本书《近思录》《传习录》,并且随时在生活当中、生命当下来体验。 上海·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朱熹《近思录》》[转载]朱熹《近思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啃完《近思录》。“礼崩乐坏”,孔子如是说,程朱也如是,千年以后亦如是,有意思么?视佛教为异端,一定好么?至真至纯,尽善尽美,不累啊?《易经》是儒家的私产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予曰:「讀書不憚其煩,惟憚不知其要;實踐不憚其勞,惟憚不致其功。故讀書必以實踐為先,實踐必以聖賢為務,而朱子《童蒙須知》、《小學》有以起予焉! 」又曰:「先小學後四書,先近思錄後五經,乃吾人為國學教育確乎其不可拔之第一義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初读《大学》,三年多前,导师教导,不知确意,只遍遍熟读,渐而成诵;后入耕读,略知其意,也不曾细究;再后,读书会上详读朱子,感繁琐而生退意,又遇吾信服者力批程朱,便想放弃。再后,国学院开近思录一课,感不论确否,当明而后放。如今,因夏令营因缘再研朱子,且见人解意颇通,信心增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几句文言,也只是近思录和王勃的赋。我并不喜哲学,仅知为人道理和方法论就足够了。我看的是遣词用字和古人观点。那些观点也不是都接收的。做这些只为能分辨周遭,是生活也是专业。七月,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文化随笔·近思录(三题)》(首发于《随笔》双月刊2015-04期)近思录(三题)留名与留国多年前,我阅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书中那篇《滑铁卢的一分钟》文化随笔·近思录(三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年轻的时候,王蒙老师晚年开悟,写了一组近思录,印象比较深的是不设防,洋洋洒洒论述了不设防心态处事的妙处。现在看来,十分不专业化,文辞老旧,陷入了缺乏逻辑性,概念混沌,老于世故,拙于论理的窠臼(ke jiu)。如果他看了武志红,应该会知道走大智慧的灵修之路,才是写作的大妙处,大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