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近思录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造化:“造”是指自无而有,“化”是指自有而无。——《近思录》 常说一个人造化如何如何,可从没有单从字面理解,很有趣,万事万物冥冥中自有安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朱熹吕祖谦编纂选《近思录》卷四 存养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 心不定者,其言轻以疾。 译文:心定的人所言必定经过深思熟虑所以言论正确而迟缓。 心不定者不经思考而发表言论 必然浅显而急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学期早读读四书,跟孟子和近思录读书会,越发觉得浸润在其中的自己十分幸福。每读一章,脑海中就觉得过往的场景一帧一帧的在回放,而很多时候,做事待人的方法其实都是不对的…惭愧的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读书的想法,路不是想出来的,是走出来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再啰嗦一句:虽然现在不打算学周易,但是基础的扫盲工作是必要的,不然近思录都没法读。(我连字都没认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儒教典籍雕板被韩成功申遗】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了“世界记忆”。这些古籍中不仅包括朝鲜李氏王朝时期儒学家的著作,也包括不少原汁原味的中国儒教经典,例如朱熹和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近思录-(宋)朱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续近思录》3(原文)》卷六家道 此卷论齐家。盖由己及人,莫先于家,伦常日用,乃斯须不可离者。诚克治之功既至,则施之家而家可齐矣。6·01朱子曰: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续近思录》3(原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朱高正讲《近思录》:康熙推崇朱子学 开创百年盛世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 【译文】《近思录》:“君子遇到艰难险阻时必先反身自省,是否有过失而导致蹇难。若有不善则当从速改掉;若问心无愧,则当益加自勉,这是自修其德的处蹇之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圈]️【论语】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圈]️【近思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边读边摘#066舜之事亲有不悦者,为父顽母嚚,不近人情。若中人之性,其爱恶略无害理,姑必顺之。亲之故旧,所喜者,当极力招致,以悦其亲。凡于父母宾客之奉,必极力营办,亦不计家之有无。然为养,又须使不知其勉强劳苦,苟使见其为而不易,则亦不安矣。(张载《拾遗·近思录拾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近思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近思录读至十五章,过半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朱子一生共建三座精舍(较小的书院):(一)寒泉精舍,于公元1170年春建于福建建阳之寒泉坞,其母墓侧。朱子友人吕东莱(祖谦,公元1137-1181)曾住该精舍旬日,与朱子商辑《近思录》一书,这本书可说是中国第一本哲学概论式的体裁。朱子常在此精舍讲学。(二)武夷精舍,于公元1183 年筑于武夷山五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近思录》教学之道》教学之道(《近思录》卷十一)朱熹、吕祖谦 撰)(按:《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近思录》教学之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现在出版的古书虽多,可是好的版本真的不容易找到。买了一个《近思录》的本子,结果道体篇第一章的《太极图说》里面就有三处文字错误,真的是浪费时间又浪费钱。[鄙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近思录还有些读不懂的地方,估计要开学再问问老师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