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近思录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术难恰时于天下。偿若大明时有人焉!就将(近思录)并列(四书),以(五经五书)为天下道学根本。并颁布天下,天下历史会改写。处今之时而观之,(近思录)之入经典,(五经五书)为天下学术根本,确立大统。还得一两百年时间。其时也,而于耶穆之异言又有不能正者。学术之难恰时于天下,此者天欤!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文化随笔·近思录(三题)》[转载]文化随笔·近思录(三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书店四库经史子集又都出了重要东西,集部楚辞,史部伊洛渊源,子部近思录,首次面世的经部直接重磅,诗集传周易本义四书集注。有趣的是,除了集部,都是宋学一脉,四库馆最不重宋学,中国书店却逆风而行 海林·海林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文分享:“近思录(三题)”。网易云阅读的订阅源《随笔》不错,值得一看~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夫徹上徹下,不過如此。"形而上爲道,形而下爲器。"須著如此說,器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系今與後,己與人。《近思錄》道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忠信所以進德"、"終日乾乾"。君子當終日"對越在天"也。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其命於人則謂之性。率性則謂之道,修道則謂之教。孟子去其中又發揮出浩然之氣,可謂盡矣。故說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大小大事而只曰"誠之不可掩如此"。《近思錄》道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知疑者,只是不便实作。既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处,是疑也。”_《近思录》。“学者先要会疑”_《近思录》。“学原于思”_《近思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读《<<近思录>>集校集注集评(全二册)》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君子之遇艰阻,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近思录》。具备反思自己的能力的人,才能走出自我;只有走出自我才能观照自我;只有观照自我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丧失反思自己的能力的人,会走向相反的道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六祖坛经》和《近思录》没读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要给张老师写一份近思录作业,今天才开始正式动工。惭愧是,近思录都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遍。现在打算就本学期读朱子大学注解以及与耕读社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写一篇读书报告。我不想应付作业,我希望写出来的文字不是为了满足要求而是可以提升自己。嗯[微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近思录》朱熹,吕祖谦卷二:“伊川曰:君子之遇险阻,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91、重则可以胜外之轻,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 选:《近思录》 【译文】 以修身养性为重,则富贵名利皆能看轻。所领悟学问愈深,则外物的诱惑也就愈小。 【评说】 看轻名利的人不是装的, 而是有养性怡情、淡泊明志的豁达;禁得起诱惑的人不是克制,而是具备学有所知、领悟人生的厚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敬以直内”—《近思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流行的张子四句版本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近思录》中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貌似中华书局版的《张子集》显示此语乃从前者补入。另外,还有一版本为「为生民立极」。不过还是「立道」更合文势,「立极」亦好,「立命」次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习之道# 1.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 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 《菜根谭·后集百九》 3.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近思录·为学类》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